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自学考试 >> 笔讲串讲 >> 医学类 >> 心理治疗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2014年江苏自考心理治疗重点笔记:第二章精神分析治疗_第2页

来源:考试网 [ 2014年9月24日 ] 【大 中 小】

  4、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于1923年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用本我、自我、超我3个层次的结构来阐述人的精神世界。

  (1)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部分,它由先天的本能和欲望组成,是潜意识、无理性的。本我奉行的是快乐原则,快乐原则是指人们都具有获得快乐和避免痛苦的心理倾向。

  (2)自我:是人格结构的表层,部分位于意识之中,部分位于潜意识之中。自我是在现实环境的反复教训下,从本我分化出来的一部分,它是现实化了的本我,是理性的、识时务的,它结构中代表着现实和审慎,它奉行的是现实原则

  (3)超我:又称为理想自我,它是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获得和发展出来的一部分,是人格结构中道德和准则的代表,其作用是按照社会道德标准监督自我的行动,遵从道德原则。

  (4)三者关系:弗洛伊德认为本我在人格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本我在发生上先于自我,人生之初,只有本我,没有自我,自我是后天逐渐从本我中派生出来的,它没有自己的能量,靠本我来提供能量,为本我的本能满足服务。本我是自我的真正主人。

  5、防御机制及其分类:

  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御功能,很多时候超我和本我之间,本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再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本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包括以下4类:

  (1)神经症性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压抑、理智化、情感隔离、反向形成等。

  ①压抑:只主动地将痛苦的记忆、情感和冲动排斥到意识之外。

  ②理智化:指在体验和谈论冲突的话题时,就事论事,不带有相应的感情色彩。

  ③情感隔离:与理智化有关联,是对于特殊思想相联系的感情的压抑。理智化和情感隔离都是强迫症病人的典型表现。

  ④反向形成:所有病人都有某种程度的反向作用。它以夸大一种情绪倾向的方式来压制与其相对应的另一种情绪倾向。强迫症病人的反向作用尤为突出。他们以守时、节俭、整洁来抗拒疲沓、奢侈、脏乱的愿望。

  (2)不成熟心理防御机制,包括退行等。

  退行:指退回到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以避免体验随后的发展而带来的冲突。

  (3)自恋性防御机制,包括否认、妄想性投射等。

  ①否认:与压抑相似,否认阻挡了来访者对痛苦的观念或情感的注意,暂时使它们与意识分隔开来。

  ②投射:指来访者把自己的冲动、感情,以及别的心理内容归咎到别人身上,在治疗中会归结到治疗师身上。

  (4)成熟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升华、幽默等。

  升华:一种成熟的防御机制,是儿童期原始冲突健康进化到了成熟的、没有冲突的水平。

  6、性心理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口欲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生殖期,这是以在不同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性与区域命名的。

  (1)口欲期(0-1岁):弗洛伊德将婴儿期称为口欲期,是因为对婴儿来说,口腔及口周围粘膜是其满足快乐及交流的最重要的身体部位。这时婴儿通过口腔的味觉来感受世界和看待世界。这个时期孩子的性敏感区或叫“快感区”是在口唇部位,婴儿通过母亲的乳房获得营养的奶汁,从中也得到情感的满足。

  (2)肛欲期(2-4岁):弗洛伊德把精神结构发展的第二个时期称作“肛欲期”。接受大小便的训练。

  (3)俄狄浦斯情节期(4-6岁):又称性蕾期或性器期。对双亲中异性者的乱伦幻想和对双亲中同性者的嫉妒和谋杀冲动被称为俄狄浦斯情结。

  (4)潜伏期:学习、受教育成为此期的主要活动。

  (5)生殖期:指12、13岁的少年,其身体急速发育,渐渐呈现第二性征,青春期的大孩子们随着生理发育,对异性的兴趣大幅度增加,弗洛伊德把此阶段称为生殖期。

责编:duan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