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医学类 >> 学前教育心理学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练习试题及答案_第5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3月31日]  【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幼儿教育实际,论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答: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8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5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如果个体能够成功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和冲突,就会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反之,危机得不到解决或解决的不合理,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3分)

  (1)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2)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4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儿童初步尝试处理事情。

  (3) 主动感对内疚感(4~6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儿童喜欢尝试探索环境,承担并学习掌握新的任务。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此时期,绝大多数儿童已进入学校,第一次接受社会赋予他并期望他完成的社会任务。

  (5)自我同一性角色混乱(12~20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埃里克森的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教师应给进入学校的儿童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儿童理解失败也是学习过程中必然存在的现象,教育学生学会如何理解与帮助他人。

  2.运用我国心理学家提出的关于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结合幼儿教学实际,谈谈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答: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1)原型定向 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动作构成要素、动作执行次序和动作的执行要求),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

  (2)原型操作 所谓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3)原型内化 所谓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为提高分阶段训练的成效,必须充分依据心智技能的形成规律,采取有效措施。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第二,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第三,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联系实际说明,再给1~2分)

首页 1 2 3 4 5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