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教育类 >> 义务教育比较研究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学考试《义务教育比较研究》试题及答案_第3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6月4日]  【

  三、名词解释题(共4个名词,每个名词4分,共16分)

  1.英国的公学

  答:英国的公学是一种私立学校,即独立学校,具有悠久的历史。公学不接受政府资助,享受高度的办学自主权,不以营利为目的。公学在英国具有较高的地位,一般多为上层阶级的子女服务,具有贵族性。公学是英国培养精英人才的摇篮,其教育质量远远高于公立学校。像公学这样的贵族式学校,只有部分贵族富人子弟可以进入,大部分平民百姓根本没有机会进入公学。

  2爱资哈尔学校

  .答:爱资哈尔学校是埃及在普及义务教育过程中建立的独具特色的四类学校之一。爱资哈尔学校属于宗教教育体系,初等教育为6年,预备教育为3年。它们为埃及义务教育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教育机会均等

  .答:教育机会均等是和教育平等、教育公平密切相关的一个范畴。教育机会均等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表达的是受教育机会上的权利平等。这种受教育权上的机会均等具有社会历史性,它是近代以后随着教育机会普及到普通民众之中而产生的一种理想和愿望,最终在“二战”后成为指导各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基本原则。教育机会均等也是普及义务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教育机会均等原则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没有面向所有人的义务教育制度,教育机会均等原则是难以实现的。

  4幼小衔接

  .答: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即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的平稳连接和过渡。适当的幼小衔接可以使即将进入小学的适龄幼儿顺利地过渡到紧张的小学学习生活,使他们在小学里健康快乐地成长。加强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有效衔接,也是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质量提高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幼小衔接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并作为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各国也为此进行了种种积极探索,普遍采取的做法是:①幼儿园附设于小学中;②制定连贯统一的教育目标;③重新划分初等教育阶段的学制;④设立学前预备学校或预备班。

  四、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20世纪70年代以来,芬兰义务教育改革发展具有哪些特征?

  .答:20世纪70年代以来,芬兰对义务教育进行了40多年系统的、持续的调整与改革。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推行内向创生型教育改革,即其改革模式实现了由外向借鉴型向内向创生型的转换;②建立了平等与公平的教育体系。芬兰将追求平等与公平作为制定义务教育政策的基本原则,为让每一个芬兰人都能接受免费的义务教育,而建立了综合学校体系;③打造专家型教师队伍。芬兰义务教育的发展得益于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义务教育教师队伍;④为了使所有学生都找到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和发挥人生价值的舞台,芬兰实施了全方位的个性化教学;⑤为了引导、鼓励和促进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芬兰秉持了发展性教育评价。

  2.简析义务教育中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2.答:义务教育中的权利和义务关系问题是义务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目前,在对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认识上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认为接受义务教育是适龄儿童应当履行的一项基本义务,义务教育在法律体系中属于义务范畴;第二,认为接受义务教育既是法律赋予公民应当享受的基本权利,同时又是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义务教育中的权利和义务是一个综合体;第三,认为义务教育是属于权利的范畴,是公民为发展自己的个性、获得足够的自由空间而享有的隶属公民受教育权下的一项基本权利。从历史发展看,最初人们普遍认为接受义务教育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后来人们又认为接受义务教育既是受教育者应享有的权利同时又是必须履行的义务,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义务教育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公民充分发展其个性、才智、能力而由适龄公民所享有的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权利。从国际比较来看,多数国家规定接受义务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日本、朝鲜、韩国等属于这种事例;少数国家规定接受义务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我国、利比亚等属于这种事例;极少数国家规定接受义务教育是公民应履行的一项义务,俄罗斯、泰国等属于这种事例。总之,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国际上对义务教育中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存在三种观念:①义务教育是公民的义务;②义务教育是公民的权利;③义务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3.请举例说明国际上义务教育学校安全管理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3.答:下面以美国、英国和日本为例,对各国中小学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加以阐述。

  (1)校园暴力问题。校园暴力行为主要是从威胁或伤害他人的侵犯行为到欺骗和恐吓、性骚扰、群体暴力、勒索以及其他各种方式的胁迫行为。在美国,许多中学生都经历过各种形式的暴力——推搡、威吓、强迫、抢夺、言语冒犯以及威胁等。在日本,中小学校园里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多起恶性伤害事件。

  (2)校园防火问题。美国大部分教师认为防火安全教育非常重要,但他们又认为教育学生安全防火存在一些主要困难。

  (3)交通安全问题。在美国,校车的安全正日益引起校园安全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他们讨论了关于使用校车接送学生存在的潜在问题。另外,学生自己驾车上学的安全性也值得注意。有学者建议学校应开展相关项目来促进年轻人的交通安全意识。

  (4)校外活动和外出安全。在英国,学校组织活动时出现意外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

  (5)运动设施的安全问题。学生们在体育运动中会经常遇到事故。美国学者提出了如何预防学生运动伤害的问题。在日本,学校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率也居高不下。

  (6)食物中毒、诱拐事件等问题。在日本,中小学有供餐制度,因此食物中毒事件屡有发生。另外,在英国和日本,学生按正常路线上学、放学途中发生儿童拐骗杀害事件等也时有发生。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