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资讯 >> 综合消息 >> 文章内容
  

抚顺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来源:抚顺教育教育网  收藏本页   【 】  [ 2018年8月31日 ]

  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基〔2018〕15号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育人为本,注重实效。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完善机制,强化保障。

  (三)工作目标   2018年底完成新课程全员培训工作,2019年上半年开始,分批分步完成新教材培训工作,普通高中校长和教师队伍组织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能力整体提高,教研机构和教研队伍的专业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2022年秋季开学,全国各省(区、市)均启动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相关工作推进机制和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到2025年,新课程新教材的理念、内容和要求全面落实到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二、实施步骤

  统筹考虑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和高考综合改革等多维改革推进的复杂性,为保障普通高中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按照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分步实施、自主申请的原则,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全国各省(区、市)分步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可以于2019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可以于2019年或2020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2019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可以于2019年或2021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2020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可以于2020年或2022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各省(区、市)要结合实际,认真总结前期课程改革经验,组织开展基础条件评估,深入研究多项改革交替叠加可能给普通高中学校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本地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的时间,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和方案,并于2019年6月底前报教育部。有关省份要统筹考虑、积极稳妥地做好民族地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安排。   从2020年起,教育部将组织专业机构对各地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情况进行跟进指导和总结评估,不断提升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主要内容:

  课程方案主要内容的分析

  一、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二、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三、课程设置。

  数学课程标准的分析

  一、课程性质;二、基本理念;三、课程目标;四、数学核心素养;五、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体现;六、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能力对比;七、课程结构;八、课程内容;九、主要变化对比分析;十、知识主线简介;十一、教学案例特点分析。

  课程方案主要内容的分析

  一、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课程建设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体现国际发展趋势、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验稿)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对比:

  1、将原“九年义务教育”改为“义务教育”。

  2、增加“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

  3、增加课程建设要求,突出说明是“发展素质教育”。

  二、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

  普通高中课程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1、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

  2、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

  3、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三、课程设置

  1、学制与课时: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来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每周35课时,每课时按45分钟计。18课时为1学分。

  2、课程类别: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

  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所有学生必须全部修习。

  选择性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

  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高中教育研训部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