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资讯 >> 综合消息 >> 文章内容
  

2015年北京中考多区面对教育改革将面临择校迁徙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15年1月13日 ]

  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按照计划,北京市的高考综合改革最早将在2017年实施,这也意味着北京市2017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将成为高考改革的“受益者”。

  很显然,2017年将是北京市高考改革的“分水岭”。因此,坊间对于2017年北京市的中考政策格外关注。据称,2017年中考将取消跨区政策,即依照学籍——初中在哪个区县就读,中考时只能报考所在区县的高中校,其他区县的高中校不允许报考;或依照户籍,在办理转移学籍的前提下,到户籍所在地的区县参加中考,并在户籍所在地参加高中校的录取而不得报考其他区县的高中校。也就是说,2017年,以学籍还是户籍参加中考,考生只能选择其一。

  尽管北京市教育部门对于坊间的传言未置可否,但“取消跨区政策”将是未来高考改革的需要。众所周知,北京市各区县中,海淀、西城、东城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最高。据不完全统计,连续三年,北京市高考成绩600分以上的学生中,东城、西城、海淀三区考生比例超过八成。究其原因,凭借拥有优质高中校,在中考中“掐尖”成为确保了海淀、西城、东城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即将实施的高考改革,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其中,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根据高校的要求扬长避短。不难看出,2017年北京高考改革之后,各区县考生之间,统考只有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而且英语还有多次考试机会。那么,衡量各区县教学质量、教学水平的“统一标准”,唯有语文和数学。如此看来,高考改革无形中削弱了各区县之间教育水平、教学质量的“差距”。

  必须承认,由于历史原因,北京市各区县确实存在教育资源的差异。这种差异又导致了各区县高中校的“马太效应”。为此,北京市教育部门试图通过“名额分配”的政策,“控制”优秀学生的“流动”。2014年中考,北京市即实施了30%的“名额分配”政策,北京市16个区县中最好的高中校,给予其他城区的中招名额明显减少,更多的名额留给了本区学籍的中考考生。

  据称,2015年、2016年中考,北京市各重点高中校将分别拿出40%至50%的比例留给本区县学籍的初中毕业生。可以肯定,东城、西城、海淀重点高中校从其他城区“掐尖”的名额会越来越少。但是,其他城区的学生考进三个教育强区的难度也将加大。

  事实上,从2014年北京市强化实施划片就近入学,就凸显了学生户籍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幼升小、小升初的“择校热”。与此同时,逐步规范的学区制也将学生“固定”在了所在学区范围之内。很显然,一旦子女幼升小进入某一学区之后,从小学至高中有可能很难“走出”学籍所在的区县。因此,那些尚未入学的学生家长必须未雨绸缪地选定好未来落户的区县及学区。

  北京市教育改革呈现出明显的“锁区”之势,尽管其目的或许出于教育公平的考虑。因此,对于绝大多数学生家长而言,选择一个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县以及学区,无疑是最为“保险”的选择。至少将来还有机会通过中考,考入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区县,去做“矬子里的将军”。

  可以肯定,随着北京市海淀、西城、东城学区的重新划分,必将迎来新一轮的“择校迁徙”。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