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化学 >> 化学模拟题 >> 湖北化学模拟题 >> 文章内容
  

2015年湖北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试题10_第4页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15年3月8日 ]

  15.(1分)(2014•青岛)下列对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并读出pH

  B. 收集二氧化碳时,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已集满二氧化碳

  C. 向鸡蛋清中滴加几滴浓硝酸,微热,出现黄色

  D. 将 碘水滴加在馒头片上,出现蓝色

  考点: 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A、根据PH试纸在使用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然后将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得出PH值解答;

  B、根据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解答;

  C、根据浓硝酸能使蛋白质变性考虑;

  D、淀粉溶液遇碘单质显蓝色,将碘水滴加到含有淀粉的食品中会变蓝.

  解答: 解答:

  A、pH试纸在使用时,不能用水将pH试纸润湿,若用水润湿则将溶液稀析,测得的结果不准确,故错;

  B、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已集满二氧化碳,故对;

  C、浓硝酸能使蛋白质变性,从而变成黄色,蛋清中含有蛋白质,所以向蛋清溶液中滴几滴浓硝酸,微热,出现黄色,故正确;

  D、面包中含有淀粉,碘遇淀粉变蓝色,故碘水滴在面包片上,出现蓝色,故正确.

  答案:A

  点评: 此题难度不大,是对PH试纸使用、石蕊试纸的使用、淀粉的检验等知识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实验操作,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16.(1分)(2014•青岛)按元素周期表(局部 )提供的信息,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

  A. 铍(Be)和镁属于同一个族

  B. 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

  C. 铝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3

  D. 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处于同一纵行的元素为同一族;

  B.同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

  C.原子的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D.Na+和Mg2+都是失去了最外层电子数形成的离子,故Na+和Mg2+核外电子数相同;

  解答: 解:A.处于同一纵行的元素为同一族,铍和镁处于同一纵行属于同一个族,说法正确;

  B.同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说法正确;

  C.原子的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铝原子的原子序数=13,但核内中子数不一定为13,说法错误

  D.Na+和Mg2+都是失去了最外层电子数形成的离子,故Na+和Mg2+核外电子数相同;

  答案:C

  点评: 对信息进行针对性解读,要结合选项进行分析,这样可以避免分析的盲目性,从而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或两个正确答案,本题共6道小题,每题2分,共12分)

  17.(2分)(2014•青岛)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的发现使得化学科学由定性研究走向定量研究,促进了化学科学的发展.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改变的是(  )

  A. 原子的种类 B. 分子的数目 C. 原子的数目 D. 元素的质量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 解: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一定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一定不变;

  D、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一定不变.

  故选:B.

  点评: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8.(2分)(2014•青岛)镁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目前使用的镁主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其主要流程如图:上述转化过程中未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A. 分解反应 B. 化合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考点: 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从各种反应类型的特点去判断流程图中出现的化学反应是哪一类反应.

  解答: 解:从流程图中可知有下列反应:氯化镁和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Ca(OH)2═Mg(OH)2↓+CaCl2;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个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氯化镁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镁和氯气,其化学方程式为:MgCl2 Mg+Cl2↑,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是“一变多”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答案为:BC.

  点评: 记住四大基本反应的特点,学会去判断一个反应是哪一类反应.

  19.(2分)(2014•青岛)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B. 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C. 通常盐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硝酸铵中没有金属阳离子,不属于盐

  D. 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但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考点: 碱的化学性质;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A、显碱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

  C、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D、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解答: 解: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但是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不是燃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盐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硝酸铵中虽然没有金属阳离子,但是属于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但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例如中子不显电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D.

  点评: 铵根离子虽然不是金属离子,但是化学性质和金属离子相似,因此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要注意理解.

首页 1 2 3 4 尾页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