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语文 >> 语文模拟题 >> 海南语文模拟题 >> 文章内容
  

海南中考语文试题附答案第十一套_第2页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18年4月29日 ]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默写(8分)

  8.(1)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造化钟神秀,       。(杜甫《望岳》)

  (3)          ,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4)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6)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7)陆游的《游山西村》中,既描绘了农村明媚秀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又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 。

  (二)古诗词阅读(5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9. 第三、四句分别从 、 两个角度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创造出一种 的气氛。(3分)

  10.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 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下面两篇文言文,任选一篇作答。(请在答题卡上将选作题号打“√”。只能选答一篇,如果两篇都答,按第一篇计分。)

  Ⅰ 阅读《河中石兽》,完成第11~14题。(12分)

  河中石兽

  纪昀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人教版教材)

  1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2分)

  (1)遂反溯流逆上矣。( )(2) 可据理臆断欤?( )

  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 ②棹数小舟,曳铁钯( )

  ③湮于沙上( ) ④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尔辈不能究物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 。

  14.请简要概括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 。

  Ⅱ 阅读《黔之驴》,完成第11~14题。(12分)

  黔之驴

  柳宗元

  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②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选自苏教版教材)

  1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2分)

  (1)蔽林间窥之( )(2) 以为且噬己也( )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②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 )

  ③虎大骇,远遁……甚恐。 ( ) ④稍近,益狎……蹄之。 ( )

  13.翻译下列句子。(2分)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译文:

  14.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4分)成语: 。启示:           。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