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物理 >> 物理模拟题 >> 广东物理模拟题 >> 文章内容
  

2016年广东中考物理专题训练试题25_第4页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15年11月25日 ]

  11.(2015•重庆一模)小明和小华想知道色拉油的密度,于是他们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动左端零刻度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 右 (“右”或“左”)调;

  (2)小明的实验:先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测出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为55.8g,将烧杯中部分色拉油倒入量筒(注意倒入时色拉油不沾量筒壁),测出倒入量筒中色拉油的体积,如图甲;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色拉油的总质量,如图乙.则量筒中色拉油的质量为 18.4 g,色拉油的密度为 0.92×103 kg/m3;

  (3)小华的实验: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1,接着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注意倒入时色拉油不沾量筒壁),测出此时色拉油的体积为V1,将量筒中部分色拉油倒入空烧杯中,测出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m2,读出量筒中色拉油面对应的示数V2.则色拉油的密度ρ=   (用已测量的物理量表示);

  (4)小明和小华的实验中, 小明 (选填“小明”、“小华”)的实验测出的色拉油密度较正确,另一同学的方法会使测量的密度 大小 (选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 量筒中的色拉油沾在壁上,使V2偏小 .

  考点: 液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专题: 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之前要进行调平,先调节平衡螺母,后调节游码,平衡螺母相对于指针的调节规律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2)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量筒中色拉油的质量等于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与烧杯和剩余色拉油的质量差.

  读出色拉油的体积,单位是cm3.

  知道色拉油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色拉油的密度.

  (3)用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m2减去空烧杯的质量,即为色拉油的质量,色拉油的体积为两次液面读数之差,再利用密度公式即可求解.

  (4)由于烧杯中的色拉油不能全部倒入量筒,造成色拉油的体积偏小,根据ρ= 可知,色拉油的密度将偏大.

  解答: 解:(1)指针偏左,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m总=55.8g,

  烧杯和剩余色拉油的总质量m1=20g+10g+5g+2.4g=37.4g,

  量筒内色拉油的质量m=55.8g﹣37.4g=18.4g.

  量筒内色拉油的体积:V=20ml=20cm3.

  色拉油的密度:ρ= = =0.92g/cm3=0.92×103kg/m3;

  (3)色拉油的质量m=m2﹣m1,色拉油的体积V=V1﹣V2, 则色拉油的密度ρ= = .

  (4)由于烧杯中的色拉油不能全部倒入量筒,造成色拉油的体积V偏小,故色拉油的密度偏大.因此小明和小华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测出的色拉油密度较正确,

  故答案为:(1)右;(2)18.4;0.92×103;(3) .

  (4)小明;偏小;量筒中的色拉油沾在壁上,使V2偏小.

  点评: 测液体密度,若先测空烧杯的质量,再测烧杯和液体总质量,最后将液体倒入量筒来测体积,这种做法会因烧杯壁粘液体而使测出的体积偏小,导致算出的液体密度偏大;若先用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再将液体倒入烧杯测出质量,这种做法会因量筒壁粘液体,而使测出的质量偏小,算出的液体密度偏小

  12.(2015•孟津县二模)小惠为了测量待测液体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待测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甲所示,则量筒中待测液体A的体积为 30 cm3;

  (2)实验中测得所用空烧杯的质量为86g;

  (3)将量筒中的待测液体全部倒入空烧杯中,将装有待测液体的烧杯放在已调节好的天平的左盘中,指针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无论怎样增减砝码,横梁均不平衡,接下来她应该 用镊子缓慢向右移动游码 .

  (4)根据图丙和上述实验信息,待测液体的密度为 1.2×103 kg/m3.

  (5)这一实验中测得的液体密度与实际相比,你认为 偏小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原因是 量筒中的液体向烧杯中倒时,量筒壁一定会沾有一部分液体,使烧杯中液体的质量变小 .

  (6)在物理实验中,一般要对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有的是为了通过多次测量减小误差,有的是通过多次测量寻 找规律,以下实验通过多次测量减小误差的是 ①④ .

  ①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②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③探究光的反射规律;④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

  考点: 液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专题: 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用量筒读数时,注意它的分度值,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面相平.

  (3)当放入最小砝码后,观察到横梁指针的位置偏右,说明右侧砝码的质量偏大了,所以应该取下最下的砝码,通过向右移动游码来使横梁平衡;

  (4)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与标尺示数的和,看清标尺的分度值,读出示数加上砝码质量数就为烧杯和液体A的总质量;利用密度公式ρ= 求出液体密度.

  (5)在测液体密度时,玻璃容器中的液体向外倒的过程中,容器壁一定要粘液体,所以不能全部倒出,将会带来实验误差,明确对体积测量结果的影响,进一步判断对密度测量结果的影响.

  (6)把测量分成了两类:一类是提高精度,一类是寻找规律.因此,我们只要明确所给实验测量该物理量的目的,就能恰如其分的进行归类了.

  解答: 解:(1)量筒的分度值是:1ml;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是:30ml=30cm3.

  (3)当放入最小砝码后,观察到横梁指针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说明右侧砝码的质量偏大了,所以应该取下最下的砝码,通过向右移动游码来使横梁平衡

  (4)烧杯和液体A的总质量为m=100g+20g+2g=122g;

  由于空烧杯的质量为86g,则液体的质量为m′=122g﹣86g=36g

  因此液体的密度为:ρ′= = =1.2g/cm3=1.2×103kg/m3

  (5)由题意可知,测液体密度时,先用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V,再测出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在量筒中的液体向烧杯中倒时,量筒壁一定会沾有一部分液体,使烧杯中液体的质量变小,则由ρ= = 可知,体积准确,质量偏小,所以密度测量结果偏小.

  (6)①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其目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提高精度.②目的是找出杠杆平衡条件,找寻规律.③目的是为了得出光的反射规律,找寻规律.④目的是多次测量课本长度,求平均值,提高精度.

  故答案为:(1)30;(3)用镊子缓慢向右移动游码;(4)1.2×103;(5)偏小;量筒中的液体向烧杯中倒时,量筒壁一定会沾有一部分液体,使烧杯中液体的质量变小;(6)①④.

  点评: 本题考查了液体密度的方法,涉及到天平平衡的调节、量筒和天平的读数、密度的计算等知识;本实验中由于把液体从量筒向烧杯里面倒的时候,倒不干净,使得质量测量值偏小、从而使得密度的测量值偏小.

  13.(2015•南京二模)如图所示,同学们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定某种液体的密度

  (1)调节天平时,指针静止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天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 (选填“左”或“右”)调节;

  (2)将待测液体倒入烧杯中,用已调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是 72.4 g;

  (3)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一部分到量筒中(如图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 40 cm3;

  (4)用已调好的天平测量剩余液体的烧杯的总质量(如图丁所示),由此可知液体的密度是 1.125×103 kg/m3.

  (5)另一组同学在实验中,测量方法正确,只是在将液体倒入量筒时不慎漏了几滴,则该组测出液体的密度值与真实值相比 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

  考点: 液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专题: 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天平平衡的标志是: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如果向左偏,则平衡螺母向右调,如果向右偏,则平衡螺母向左调;

  (2)读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倒入量筒中一部分后,烧杯与剩余液体的质量m2;计算量筒中液体质量m,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计算液体的密度ρ;

  (3)在将液体倒入量筒时不慎漏了几滴,则说明其测量的体积偏小,根据密度公式得出其密度的大小变化.

  解答: 解:(1)指针右偏平衡螺母应向左调;

  (2)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50g+20g+2.4g=72.4g;

  (3)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40cm3;

  (4)烧杯与剩余液体的质量m2=20g+5g+2.4g=27.4g,

  所以计算量筒中液体质量m=m1﹣m2=72.4g﹣27.4g=45g;

  液体的密度ρ= = =1.125g/cm3=1.125×103kg/m3.

  (5)将液体倒入量筒时不慎漏了几滴,则说明其测量的体积偏小,根据公式ρ= 可得,其密度会变大.

  故答案为:

  (1)左;(2)72.44;(3)40;(4)1.125×103;(5)变大.

  点评: 本题应注意天平的分度值,读数时看好游码所在的位置,另一方面注意密度单位的换算,1g/cm3=1×103kg/m3.

  5ykj.com

首页 1 2 3 4 尾页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