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历史 >> 历史模拟题 >> 全国历史模拟题 >> 文章内容
  

2021年中考历史问答题练习(七)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20年11月13日 ]

  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 

  (1)三次发展机遇: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放松。 

  (2)四个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外国侵略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国民政府的政策。                                                                                                             

  (3)五个发展阶段: “春”:甲午战后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 “夏”: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 “秋”:抗战时期遭到沉重打击; “冬”: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 “新生”: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4)分布结构: “弓箭”结构——主要分布在自然经济解体程度比较高的沿江、沿海地区。 

  (5)两个影响: 一是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进步; 二是为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思想进步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6)三个障碍: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其中,最主要的障碍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认识 

  (1)一条主线:随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和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变化而变迁。 

  (2)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变迁; 二是生活风俗习惯的变化。                                                                                                             

  (3)三大因素影响: 一是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通商口岸就是晚清社会近代化最早的发生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近代文明经通商口岸逐渐向中国内地辐射; 二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近代物质生活和风俗的变迁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是维新思潮、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政治思想运动的推动。 

  (4)四大表现:一是社会物质生活方面,即服饰、饮食、住宅的变化; 二是社会风俗和思想观念方面,即婚丧嫁娶、社会礼仪的变化; 三是交通、通讯工具的变化; 四是大众传媒的变化。 

  (5)结论: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伴随着西方入侵、西方的社会生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涌入而变化的,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