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语文 >> 语文模拟题 >> 全国语文模拟题 >> 文章内容
  

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_第2页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19年5月5日 ]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2 分)

  2016年3月15日下午,李世石与人工智能计算机程序AlphaGo(阿尔法狗)对

  战第五局,最终李世石投子认输。这场举世瞩目的围棋对战以人工智能对人类4:1

  的结局落下帷幕。

  以往人们认为“机器只会计算不会学习”“计算机只能听从人类的指令而不会创

  造”,如今在AlphaGo的胜利面前,这些说法不攻自破。学习、思考、创造不再是人

  类的专利,计算机完全可以具备这些被视为人类专属特征的能力。在可预见的未

  来,只要是机器能完成的工作将全部由机器担任,哪怕是传统意义上被人类视为独

  占领域的创造性工作如音乐、小说、诗歌等也不可能幸免。这样说并非耸人听闻,

  实际上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已经使计算机学会了自主创作乐曲,模仿巴赫、莫扎

  特、肖邦风格的“古典音乐”,就连资深乐迷都难辨真伪。IBM的工程师教会了一台

  名为WATSON的电脑自创菜谱,其食材和组合方式、烹制方法均是人类从未想过的,

  据品尝过的人说“味道不错”。

  如果90%的工作都能由智能机器代替人做,那么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人究竟比

  机器强在哪儿呢?

  尽管人工智能未来会极其强大,但有一个环节取代不了,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

  人际互动。这个世界的所有问题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人与物的关系问题,一

  类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工智能擅长解决前者,而后者只能靠人自己去解决。举

  个例子,在今年2月武汉的一场人才招聘会上,有位老父亲替大学生儿子去应聘。

  很显然,不管这个大学生如何优秀,用人单位都不太可能考虑聘用他。因为除了工

  作能力,用人单位还看中其他素质—理解力、沟通力,认真、坚韧、献身精神这些

  对团队成功至关重要的素质必须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才能感知与评价。

  计算机写出的乐曲再美妙、人工智能烹制出的美食再可口,也很难给人情感上

  的触动,因为其背后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人。能激发人的欲望、情感、想象

  和创造的最终是人而不是机器。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人工智能可以解决“从一到无穷”的问题,而人所要解决

  的是“从零到一”的问题。没有“从零到一”这个环节,就不会有“从一到无穷”

  的发展。人工智能能“解决问题”,但“提出问题”仍旧是人类的特权。

  人究竟比机器强在哪儿?答案也许就是:人有人性。人性是推动人类超越自己的

  内在动力。因此,未来最具创造力的人和民族一定是在人性的丰富与深刻程度上领

  先的人和民族。

  在李世石与AlphaGo的世纪对战中最让人感动的一个段子是,电脑:“你明知一

  定会输给我,为什么还不投降?”人类:“笨蛋,因为我是人啊。”

  14.通读全文,概括出作者认为人比机器强的三点表现。(6 分)

  【难度:易】

  15.结合文章内容,写出用人单位不太可能考虑聘用大学生的主要原因。(3 分)

  【难度:中】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难度:中】

  A.在可预见的未来,学习、思考、创造等人类专属特征等能力,机器也可以具

  备。

  B.人工智能不仅能提出“从零到一”的问题,也能解决“从一到无穷”的问

  题。

  C.在未来,越能推动超越自己内在动力的人和民族是更具创造力的。

  D.人类不服输的原因是,人类认为失败是暂时的,最终能战胜智能机器。

  (五)名著阅读(5 分)

  17.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 分) 【难度:易】

  (1) 鲁滨逊遇险后,被海浪抛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计算时间、记日记、

  阅读《圣经》成为他生活中最主要的部分。(

  )

  (2)“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

  错了!”语段中,“我”是简·爱,“你”是桑菲尔德。 (

  )

  (3) “青年人,珍重的描写罢,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这首小诗极富

  哲理,劝勉青年人勤奋努力地学习。( )

  18.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2 分)

  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

  个望洞里便钻了入去,李逵赶到洞里,也搠死了,却钻入那大虫洞内。李逵却便伏

  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来。

  文段出自《水浒》中沂岭杀四虎的精彩故事,这个故事的起因是:

  。 【难度:易】

  (六)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10 分)

  【材料一】2016年4月4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被誉为儿童文学

  的诺贝尔奖——“国际安徒生奖”,实现华人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曹文轩的代表作

  有长篇小说《草房子》、《青铜葵花》等。2016年4月29日,著名现实主义作家陈忠

  实因病辞世。陈忠实的代表作长篇小说《白鹿原》1997年获茅盾文学奖,并被教育

  部列入大学生必读书目。

  【材料二】曹文轩、陈忠实肖像画

  (图一曹文轩)

  (图二

  陈忠实)

  【材料三】曹文轩访谈(节录):

  读书能帮助我们发现前方,并引领我们走向前方。读书其

  实培养的是一种眼力。不读书的人其实是没有前方的,也是没

  有未来的,也是没有过去的。读书人读着读着就有了过去、现

  在和前方——风景无边的前方。什么叫读书人?我这里简单下

  一个定义:拥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叫读书人。

  【材料四】纪念陈忠实的挽联:

  忠于人民,忠于生活,忠诚觅得原上鹿;

  实为楷模,实为经典,实绩赢得举世名。

  19.结合材料一,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难度:易】

  A.2016 年 4 月,中国文坛“一悲一喜”,令人感慨。

  B.曹文轩和陈忠实都是著名作家,但他们面对的读者群是不相同的。

  C.曹文轩获得了诺贝尔儿童文学奖,实现了中国儿童文学史上零的突破。

  D.陈忠实的代表作获得教育部极大的肯定,入选大学生必读书目。

  20.结合材料二,请说说两图是怎样体现两位作家身份特征的。(2 分) 【难

  度:难】

  21.结合材料三,谈谈“幸福在远处”的含义。(3 分) 【难度:易】

  22.结合材料四,请指出这副挽联的特点。(2 分) 【难度:中】

  三、作文(60 分)

  23.写作(60 分)

  生活中时常可见互让、礼让、谦让、忍让、避让、退让等情景。让,是待人接

  物的素养;让,是宽宏大量的胸襟;让,是聪明睿智的取舍。

  请以“让”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扣题作文,不少于 600 字;②不套作,不抄

  袭,不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③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难度:易】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