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中医执业医师 >> 模拟试题 >> 2016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中医基础题库(第九章)

2016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中医基础题库(第九章)_第3页

来源:考试网   2016-02-25   【

  (四)X型题

  1.养生原则确立的基础是:

  A.对病因与发病条件的研究 B.对人体生长壮老已生命规律的研究 C.预防疾病的实践总结

  D.对衰老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化 E.延缓衰老的养生实践

  2.动形养生可达到:

  A.促进血液流畅 B.舒筋活络 C.调节情志变化 D.怡神、静神 E.协调脏腑功能活动

  3.移情易性的内容应包括:

  A.排遣情思 B.改变其错误认识 C.改变内心虚恋的指向性 D.改变不良情绪和生活习惯

  E.使不良情绪得以适度宣泄

  4.克服饮食偏嗜包括:

  A.防止饮食不洁 B.食能以时 C.克服饮食偏热偏寒 D.药食结合 E.避免五味偏嗜

  5.调补何脏是药物养生的中心环节:

  A.肝 B.脾 C.心 D.肺 E.肾

  6.养静藏神之机制与下列何项有关:

  A.心的生理特性 B.真气状态 C.肝的生理特性 D.宗气的状态 E.肾的生理特性

  7.药膳的主要特点及运用要求是:

  A.以药为主 B.以食为主 C.药食结合 D.因时制宜 E.辨证施膳

  8.下列宜先治其标的病证是:

  A.抽搐 B.大出血不止者 C.慢性病又伴外感者 D.食积所致泄泻者 E.尿闭

  9.“寒因寒用”适用于:

  A.寒热错杂证 B.真热假寒证 C.阳偏盛的实热证 D.真寒假热证 E.热厥证

  10.“热因热用”适用于:

  A.真寒假热证 B.寒热错杂证 C.真热假寒证 D.格阳证 E.阴偏盛之实寒证

  11.“塞因塞用”适用于:

  A.阳明腑实证 B.气郁腹胀 C.阴虚便秘 D.血枯经闭 E.食滞腹胀

  12.“通因通用”适用于:

  A.脾虚泄泻 B.食滞泄泻 C.瘀血崩漏 D.肾虚泄泻 E.气虚泄泻

  13.从治法适用于:

  A.脾虚腹胀 B.肾虚癃闭 C.肺虚多汗 D.瘀血所致的崩漏 E.格阳证

  14.扶正单独使用适用于:

  A.纯虚证 B.虚实夹杂证 C.纯实证 D.真虚假实证 E.真热假寒证

  15.下列情况应先补后攻的是:

  A.真实假虚证 B.虚实夹杂而正虚不耐攻之证 C.真虚假实之证

  D.虚实皆甚而病邪胶痼不易扩散之证 E.以上情况皆可运用

  16.“因人制宜”主要根据人……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

  A.饮食偏嗜 B.性别 C.劳逸损伤 D.年龄 E.体质

  17.下列属于因时制宜范畴的是:

  A.夏季慎用温热 B.冬季慎用寒凉 C.暑邪致病应解暑化湿

  D.“春不用桂枝” E.“夏不用麻黄”

  18.临床治疗时,应慎用寒凉药物的季节是:

  A.春 B.夏 C.长夏 D.秋 E.冬

  19.中医的基本治则,主要有:

  A.正治与反治 B.治标与治本 C.扶正与祛邪 D.调整阴阳 E.三因制宜

  20.中医养生的主要作用为:

  A.增强体质 B.预防疾病 C.增强心理调摄能力 D.延缓衰老 E.促进病体康复

  21.阴阳互济调补阴阳的方法,包括:

  A.阳病治阴 B.阴病治阳 C.阳中求阴 D.阴中求阳 E.阴阳并补

  22.推拿是中医养生方法之一,其作用机理为:

  A.纠正解剖位置的异常 B.调整生物信息 C.改变系统功能 D.发挥物理热效应

  E.通过经络系统感应传导、调节机能

  23.中医养生学方法众多,其基本养生观念有( )

  A.调饮食 B.慎起居 C.适寒温 D.食补剂 E.和喜怒

  24.从治适应于( )

  A.脾虚腹胀 B.肾虚癃闭 C.肺虚多汗 D.瘀血所致的崩漏 E.格阳证

  25.中医“治未病”思想主要指( )

  A.锻炼身体 B.药物预防 C.未病先防 D.既病防变 E.起居有常

  26.以下何项应先治疗标证( )

  A.食滞泄泻 B.血虚经闭 C.肝病膨胀 D.肝病吐血 E.湿滞泄泻

  27.属损其有余的治疗方法是( )

  A.清泻阳热的方法 B.滋阴法 C.温散阴寒法 D.益气回阳固脱 E.补阳法

1234
纠错评论责编:duoduo
考试题库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