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公共卫生医师 >> 考试辅导 >> 文章内容

2016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章节考点:第七章_第2页

   2016-08-07 17:05:04   【

  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作用

  1、毒力:表示细菌致病性的强弱。

  半数致死量: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死亡的细菌数量或毒素剂量。

  半数感染量: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50%的组织培养细胞的细菌数量或毒素剂量。

  2、细菌的致病作用取决于:细菌的毒力、细菌侵入的数量、细菌侵入的途径

  一、细菌的毒力

  ㈠侵袭力: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扩散的能力。

  1、黏附素

  2、荚膜

  3、侵袭性物质:侵袭素、侵袭性酶

  4、细菌生物被膜

  ㈡毒素

  外毒素和内毒素的主要区别(简述)

 

外毒素

内毒素

来源

G+菌和部分G-菌

G-菌

存在部分

从活菌分泌出,少数菌崩解后释出

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出

化学成分

蛋白质

脂多糖

稳定性

60~80℃,30分钟

160℃,2~4小时

毒性作用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效应,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较弱,各菌的毒性作用大致相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全身反应

抗原性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醛液处理脱毒形成类毒素

弱,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作用弱;甲醛液处理不产生类毒素

特点

1、大多数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2、毒性作用强,对组织器官有高度选择性

3、绝大多数不耐热

4、抗原性强

5、可用人工化学方法脱去毒性(A亚基活性),保留其抗原性(B亚基结构)

1、产生于G-菌细胞壁

2、化学性质是LPS

3、对理化因素稳定

4、毒素作用相对较弱

5、不能用甲醛液脱毒而成为类毒素

分类

1、神经毒素: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

2、细胞毒素:能直接损失宿主细胞(成孔毒素、磷脂酶类)

3、肠毒素:霍乱弧菌

 

主要生物学作用

 

1、 发热反应

2、 白细胞反应

3、 内毒素血症和内毒素休克

12345
纠错评论责编:hanbing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班次报名
    ¥20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精品套餐报名
    ¥6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辅导班报名
    ¥20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