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

当前位置:考试网 >> 社会工作者 >> 模拟试题 >> 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 >> 2021初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基础习题
2020

11/10

考试网

来源

  • 课程
  • 点赞
  • 收藏

2021初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基础习题(1)_第3页

  参考解析:

  1.AB【解析】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包括:(1)维持社会秩序;(2)建构社会资本;(3)促进社会和谐;(4)推动社会进步。

  2.ABCD【解析】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包括社会工作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和服务对象的看法。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帮助他人、服务他人、促进社会福利和社会公正为自己的行动目标。

  3.ABCD【解析】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双方围绕解决困难和问题而展开的持续互动。在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通过分析求助者或服务对象的问题,选择科学的、合适的方法提供服务。而受助者则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对来自社会工作者的帮助行为的理解而作出反应。在这种互动过程中,双方互相理解对方的行动,相互合作,共同去实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目标。

  4.ACE【解析】ERG理论是阿尔德弗尔于199年提出的一种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密切相关但有些不同的理论。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三类,即生存需要(E)、关系需要(R)和成长需要(G)。

  5.BCE【解析】马斯洛认为,人类需要层次由低到高可以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6.ACDE【解析】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发现题干描述的画家行为解决了自身生存的问题,同时也体现了其他较高级的需求,包括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

  7.ABCD【解析】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家庭、学校、单位、群体、社区、文化等子系统。

  8.AE【解析】小组工作模式包括:互动模式和发展模式。

  9.ABCD【解析】间接治疗技巧虽然没有直接影响服务对象,但对服务对象的影响来说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故E项说法错误,排除。

  10.ACE【解析】小组工作计划书的内容框架包括:(1)理念;(2)组员;(3)目标;(4)小组的特征;(5)明确的目的;()初步确定的程序计划和日程;(1)招募计划;(8)需要的资源;(9)预料中的问题和应变计划;(10)预算;(11)评估方法。

  11.AD【解析】在小组工作的结束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任务主要是:(1)处理好组员的离别情绪;(2)帮助组员保持他们获得的小组经验。

  12.ABE【解析】在社会策划模式中,任务目标是解决实质的社区问题,过程目标是收集和分析资料,系统分配时间和动员资源。社会策划模式注重任务目标的实现,以解决实质社会问题为主要工作取向。

  13.ABCD【解析】社区照顾的发展是福利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一种改变,它改变过去完全靠政府提供资源和服务的方法,而由政府、营利机构、志愿组织、社区、家庭及个人共同分担责任。

  14.ABD【解析】社区照顾模式认为,社区内存在着许多人际关系网络。这些关系网络对社区成员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它可以为人们提供重要的精神、物质和就业方面的支援。由家庭、亲朋好友、邻居提供的关照是非正式照顾。社区照顾十分重视去动员这些与服务对象有关的非正规照顾者系统,鼓励他们参与并提供帮助,建立有效的照顾网络,与正规的社会服务一起,支援和协助人们解决困难。

  15.ACE【解析】社会工作行政是将社会政策变为有效的社会福利服务的过程,它在增进社会福利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这主要表现为:(1)将社会政策变为社会服务行动;(2)合理运用资源,促进有效服务;(3)总结社会政策的执行经验,提出修订建议。

  16.ACDE【解析】社会服务机构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福利服务,从业人员以社会工作者为主,也包括其他专业人员,如临床心理学家、医护人员、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等,强调运用专业知识、技术提供优质服务。

  17.ABC【解析】迎新说明是为了让志愿者进一步了解社会服务机构的使命目标、服务对象、内容和运作方式,以使志愿者积极地工作,促进机构目标的实现。志愿者训练对促进志愿者的工作表现,增进工作满足感和提升志愿服务工作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志愿者训练包括知识、技巧和态度三方面的灌输和交流,其主要内容包括:(1)让志愿者认识志愿服务的意义,了解机构政策目标和理想使命,促进志愿者个人目标和机构目标达到一致;2)根据服务岗位的要求,对志愿者进行实务训练,包括相关知识、技巧和态度,以确保服务质量达到应有的水平;(3)通过训练提升志愿者的服务信心,帮助他们挖掘潜能,促进志愿者个人发展。

  18.CDE【解析】社会工作的研究报告可以分为普通报告、学术报告和学位论文三种。如果以实务阶段为对象,那么这类研究报告大致可以分为需求评估报告、项目方案书和项目总结报告三类。其中,前者与社会学的研究报告相类似,中者和后者的社会工作特色更明显。

  19.ACD【解析】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确立了“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原则,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受教育权。

  20.ABCE【解析】《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应采取各种方式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些保障方式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123

责编:chjm920826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