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统考地区

省考地区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中学 >> 教育知识与能力 >> 模拟试题 >> 2019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试题(七)

2019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试题(七)_第3页

来源:考试网  [ 2019年02月20日 ]  【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解析】教师以自己的道德风范直接影响学生,再通过学生向社会扩散,推进社会道德风尚的进步。所以,加强师德建设是具有社会意义的重要工程,是贯彻以德治国的现实需要。

  2.A【解析】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应当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

  3.C【解析】教师要深切地关心和爱护学生,但是爱并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教师要在实际行动中表达出对学生的爱。如果教师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学生并没有体会到,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教师没有高超的沟通能力,缺乏合适的表达情感的技巧。

  4.A【解析】角色认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对有关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实际认识和对社会其他角色关系的认识。任何一种角色行为只有在角色认知十分清晰的情况下才能很好地扮演角色。角色认知是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一个人能否成功地扮演各种角色,取决于他对角色的认知程度。

  5.A【解析】《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 54 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点拨】《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保护青少年儿童的重要法律,在历年考试中经常以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考生应该对一些重点条款进行熟记、理解,并能够灵活应用。

  6.D【解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有:坚持知与行的统一;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坚持自律与他律的统一;坚持个人与社会相结合;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7.D【解析】根据《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的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全面发展”和“面向全体(学生)”。所谓“全面发展”主要指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在身体、心理和精神等方面都能健康成长;所谓“面向全体”就是应当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提供全面的教育,从而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和整体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服务。

  8.A【解析】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主要具有导向、诊断、鉴别和激励作用。

  9.C【解析】师德修养具有时代性,即师德修养要随着时代发展而前进,这一特点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的师德。

  10.C【解析】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期望效应,体现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的期望是教师基于对学生已有智力、学业或品德水平等方面的评价表现出的对学生未来可能达到的水平的估计。教师对学生的期望通过教师自觉或不自觉的言行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学生,在学生身上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11.C【解析】《小坡的生日》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长篇童话,作品以生活在南洋的男孩小坡和他的妹妹为主人公,讲述了小坡生活中的有趣故事。老舍的代表作品还有《骆驼祥子》《龙须沟》《月牙儿》等。

  【点拨】老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他的作品很多,其体裁涉及小说、戏剧、散文、童话等。

  12.B【解析】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

  二、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该县中学的做法不合法。该中学公开张贴“成绩汇报”,虽然主观上无侵

  害原告名誉权的意思,但在客观上公布了学生不愿公开的成绩,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和隐私权,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应该向 4 名学生赔礼道歉。这是因为,首先,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被告在没有取得原告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将其不愿公开的成绩公布于众,侵犯了原告的人格尊严,对原告名誉造成了事实上的损害。其次,学生有权要求拥有私人的、不愿或不便让他人获知或干涉的、与

  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被告由于公布成绩,损害了原告的名誉,泄露了原告的隐私,有不可推卸的过错责任。

  2.【答案要点】材料中的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没有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没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求做到:

  (1)将学生看成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教师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理解他们身上的不足,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教师还要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据此开展教育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将学生看成是完整而独特的人。教师要反对那种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理解学生与成人、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

  (3)将学生看成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学习活动是学生的主体活动。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始终都是各种学习活动的发起者、行动者、作用者。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主体性的积极作用,通过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构建广阔的活动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将学生看成是责权主体。把学生作为责权主体来对待是教育民主的重要标志。学校要正确处理好学生的权利自由和限制问题:一是要区分学生的个人行为和教育行为,二是要区分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权利享受与责任承担问题。最终达到自由和限制二者之间的平衡。

  3.(1)【答案要点】①表明了伟大的灵魂和精神创造是如何产生的,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②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答案要点】①超越欲望,以追求普世价值为目标的生存境界。②一是现实的欲望使他觉得压抑;二是他希望逐步改变庸俗的生活状态,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123
责编:limingjuan2018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