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统考地区

省考地区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中学 >> 教育知识与能力 >> 复习资料 >> 2019《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基础知识与原理

2019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讲义:基础知识与原理_第6页

来源:考试网  [ 2019年04月16日 ]  【
 第六节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 层次(由大到小):国家的教育目的A 学校的培养目标B 教师的教学目标

  1.教育目的(设为A):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要求,它规定者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2.培养目标(设为B):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的培养要求。

  3.A与B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A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B是针对特定的教育

  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

  学生的特点。

  教育目的的作用:1.导向作用 2.激励作 3.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的理论

  1.宗教本位论——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2.教育无目的论——杜威

  3.社会本位论:(选择题、简答题)

  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该根据社会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的一切活动都要服从社会的需要。代表人物有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等。该观点认为:

  ①个人的一切发展有赖于社会,受到社会的制约;

  ②教育除了满足社会需要以外,并无其他目的;

  ③教育的结果或效果是以社会功能发挥的程度来衡量的;

  基本评价:社会本位论者从社会需要出发来选择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看到了教育的社会作用,在今天这个生产高度社会化的时代,具有借鉴作用,但只站在社会立场看教育而抹杀个人在选择教育目的过程中的作用,是片面的。

  4.个人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根据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代表人物有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该观点认为:①教育目的应该根据人发展的需要来制订,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而制订的;

  ②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

  ③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发展。

  基本评价:个人本位论把人视为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人的自由、个性解放和提高人的价值和地位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但如果只强调个人的需求与个性的发展,而一味贬低和反对社会需求和发展,具有片面性。

  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理论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第一步(选择题)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与关系:

  1.德—灵魂、统帅作用,为其他教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

  2.智—前提和支持 作用,为其他教育提供了知识接触和能力基础;

  3.体—物质基础作用,其他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

  4.美—动力作用;

  5.劳—综合德、智、体、美的作用

  关系:五育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注意:全面发展不代表是平均发展,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促进个性发展,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

  美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美育的意义:

  ①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②能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③能促进体育,具有怡情的作用;

  ④能促进劳动教育,使学生体验劳动创造带来的喜悦。

责编:LJM456888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