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中学 >> 综合素质 >> 模拟试题 >> 2020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四)

2020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四)_第2页

来源:考试网  [ 2020年09月29日 ]  【

  一、选择题 1 (3) 2 (4) 3 (3) 4 (4) 5 (2) 6 (3)

  二、填空题

  1 政治经济制度 2 舆论 3 生产力 4 人力资本 5 科学技术

  6 学校文化 7 校园文化 8 校园文化 9 观念文化

  三 1. (1)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

  2. (1) 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

  (2)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 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3. (1)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4. (1)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5. 尽管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但从历史上看,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有两种情况:

  (1) 在一定时期内,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落后于较为先进的生产力,教育的思想、内容、手段 、方法等也往往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

  (2) 在生产力处于较低的水平下,由于文化交流、社会转型甚或传统的影响,其教育的思想内容甚至方法也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6. (1) 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观念,

  (2) 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 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7. (1) 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 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 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 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8.(1)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2)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3) 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9.(1) 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情况自动生成相应的教学进程,确定相应的针对个人的评价标准,实现教育的个性化,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成为现实。

  (2) 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根据学习者的目标、选择和努力程度等给予不同的反馈,给予象征性的奖励和惩罚。

  (3) 信息技术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10.(1) 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 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3) 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 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

  11.(1) 学校文化不仅包括学校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一些观念和行为,而且也包括部分成员共同遵循的观念和行为;

  (2) 学校文化既可能会给预定教育目的达成带来积极意义,也有可能阻碍教育目的的达成; (3)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12.(1) 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

  (2) 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

  (3) 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

  (4) 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

  13.(1) 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2) 同伴群体的影响;

  (3) 师生的交互作用;

  (4)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5) 社区的影响。

  四.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经济制度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特别是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聘用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在不同的社会里,不同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培养出来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倾向,则是由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体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教育目的也就不同。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 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学校自古以来就是宣传、灌输、传播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道德规范、政策路线的有效阵地。学校又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言论、教材、文章以及他们的行为,是宣传某种思想,籍以影响群众,服务于一定政治经济的现实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但又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

  2.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兴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任何社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必须取决于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的条件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程度,包括需要的劳动力总量和各种劳动力的比例,它们分别决定着整个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的体系。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革,与此相适应,教育结构也将随之出现新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知识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促进人们的认识能力、思维水平的不断进步,由此,促进学校的课程结构与内容不断改进与更新。同样,学校的物质设备、教学实验仪器等都是一定的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发展水平。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担当着再生产劳动力的重任。教育培养人的劳动能力,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一个简单劳动力训练成一个复杂劳动力,把一个体力劳动者培养成一个脑力劳动者。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并且通过教育可以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更多的人所掌握,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科学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影响到他们对教育内容、方法的选择和方法的运用,也会影响到他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教育过程中教育机制的设定。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一方面,科学发展正日益揭示出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使教育活动遵循这种规律;另一方面,科学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上的广泛运用,使教育对象得以扩大,促进了教育数量的发展。

  (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教育内容的记载与表达方式,教学用具与器材的制造等,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作用。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1)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因为它是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教育作为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其作用一方面在于科学的继承与积累,把前人创造的科学知识加以总结和系统化;另一方面在于科学的扩大再生产,把前人创造的科学知识传授给新的一代,使他们又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生产出更新的科学成果。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科学的体制化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最初很多科研机构是建在大学里的。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教育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从事着直接的科研工作,这在高校里尤为突出。

  (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教育向科学提出将科学成果在教育上应用技术化的要求,从而丰富科学技术的活动,扩大科学技术的成果。

12
责编:yuanyijing

报考指南

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