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中学 >> 综合素质 >> 模拟试题 >>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冲刺练习(7)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冲刺练习(7)

来源:考试网  [ 2019年10月15日 ]  【

  1.盖老师总是建议学生们在看课本和课外读物时,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重点并相应作出标记,以便于日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 )特征。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正确答案:A

  解析: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故选择A。

  B选项,知觉的整体性,指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各个部分知觉为统一的整体。例如,我们看到一个陌生人,不可能只是看见对方的某些部位,而是整体地认知把握他。

  C选项,知觉的理解性,指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以过去的经验为依据进行,力求对知觉对象进行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例如,“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因为内行有更多的经验,并以自己的经验知觉事物,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的体现。

  D选项,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恒常性包括大小、形状、明度、颜色等。

  2.一位学生在做数学题时,善于尝试一题多解,找出不同类型的解题方法,这说明这位学生的思维有( )。

  A.流畅性 B.指向性

  C.变通性 D.独创性

  正确答案:C

  解析:思维的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所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故选择C。

  A选项,思维的流畅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即表示他的流畅性越高。

  B选项,思维没有指向性。

  D选项,思维的独创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前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对同一问题所提意见愈新奇独特者,其独创性越高。

  3.在复习过的教室里参加考试会对考试有帮助,这种现象称为( )。

  A.地点依存记忆

  B.情绪依存记忆

  C.情境依存记忆

  D.状态依存记忆

  正确答案:C

  解析:情境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这种记忆与个人的亲身经历分不开,环境上相似性有助于或有碍于记忆的现象叫情境依存性记忆。故选择C。

  材料分析题

  材料:

  陈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总是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各自探索,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大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由陈老师讲解。一学期下来,很多学生觉得不但收获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

  当然,陈老师也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有的同学老是找不到学习的方法,也不愿意发言,习惯当听众,王春就是这样的孩子,陈老师有一次点名让王春发言,王春站起来紧张得面红耳赤,陈老师示意王春坐下。课后,陈老师把王春叫到办公室说:“ 你既然不愿意在班上公开讲,那我们就私下聊吧,现在只有我们两人,你就补上你的课堂发言吧。”在陈老师的多次鼓励下,王春慢慢克服了胆怯,也敢上台发言了。

  作为班主任,陈老师号召学生扩大阅读面,他给学生推荐了很多书目,包括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也包括科技史、通俗哲学读物、成功者的励志故事... ..他还经常组织学生交流阅读体会。一学期下来,学生的视野明显开阔了,知识面也明显拓宽了。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陈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答案:

  陈老师的教学行为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要求,是值得提倡的。

  首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每个学生都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对每个学生都充满信心,看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2分) 材料中陈老师对不愿意发言,习惯当听众的学生没有放弃,而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相信他能够变好,并针对性地采;取了单独聊天的措施,最终慢慢地帮助他克服了胆怯,站上了讲台。(1分)

  其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有自身的独特性,每个学生跟其他人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当针对学生的独特性、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2分) 材料中,陈老师针对王春这样的学生没有放弃,而是采取区别化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性。(1分)

  再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分) 材料中陈老师让学生围绕问题各自探索,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陈老师解决。陈老师号召学生们扩大知识面,推荐不同的书目,还组织学生交流体会。教师的这些做法都体现了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1分)

  最后,“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分) 材料中,面对找不到学习方法,也不愿意发言的个别学生,陈老师也能耐心指导,体现了陈老师秉持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1分)

  教学不仅仅要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更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分) 材料中,陈老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还鼓励学生扩大知识面,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1分)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应从新课改的学生观出发,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1分)

 查看更多试题内容请点击下载:

  【焚题库】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考前密训试题】

欢迎加入教师资格证交流群:768138006。教师资格考试报名 ,还能和考友一起学习交流!

责编:shunning阳

报考指南

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