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幼儿 >> 保教知识与能力 >> 模拟试题 >> 2020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提升练习(三)

2020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提升练习(三)_第3页

来源:考试网  [ 2020年09月03日 ]  【

  1.答案:A。【解析】幼儿掌握各类词的顺序:先掌握实词,后掌握虚词。对实词掌握的顺序是:名词——动词——形容词。

  2.答案:B。【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五十四条指出:家长委员会在幼儿园园长指导下工作。

  3.答案:D。【解析】5-6 岁幼儿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

  4.答案:A。【解析】调查法是教师围绕某一现象,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指出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的一种研究方法。

  5.答案:C。【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十一条指出:幼儿园教师对本班工作全面负责,其主要职责如下:(1)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制订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2)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合理组织教育内容,提供丰富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开展适宜的教育活动;(3)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做好卫生保健工作;(4)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育任务;(5)参加业务学习和保育教育研究活动;(6)定期总结评估保教工作实效,接受园长的指导和检查。

  6.答案:C。【解析】维生素 C 可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缺乏时会患坏血病。

  7.答案:A。【解析】《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提出教师要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

  8.答案:C。【解析】“教无定法”指的是教学没有固定的方法,强调的就是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也能够有变化地进行应对,体现的是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9.答案:C。【解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因此选择 C。五大领域核心能力提取关键能力分别如下:语言领域表达;社会领域交往;健康领域生活自理;科学领域思维;艺术领域创造。

  10.答案:A。【解析】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新颖的形象.鲜明的色彩.强大的声音及刺激的突然或显著的变化,都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11.答案:D。【解析】幼儿对形状的辨别由易到难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因此选 D。

  12.答案:A。【解析】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

  13.答案:A。【解析】想象与现实相混淆是指幼儿容易把想象的东西当成现实的东西;将自己的想象看作是真实的事;把自己强烈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是已有的东西;把自己希望发生的事情当作已经发生的事情述说。题干中毛毛就是将自己渴望去动物园这件事说成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所以属于分不清事实和想象的说谎。

  14.答案:A。【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育过程中持续进行的,目的在于及时地做出反馈性调节,从而调整、修改、补充活动的计划.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活动更合理更完善的开展,促进幼儿的发展。个评价是指把某类评论对象中的每一个个体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或者将同一评价对象的若干个侧面相互比较。总结性是在完成某个阶段教育活动之后进行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该阶段教育的结果,对达成目标的程度做出终结性评价,为以后制定教育活动的计划.设计方案提供客观依据。内部评价也成自我评价,是被评者通过自我认识和分析,对照某种标准,对自己组织的活动做出判断。

  15.答案:D。【解析】幼儿入园后应每年体检一次。

  16.答案:D。【解析】出生五周后,婴儿受到视觉刺激,看到成人面孔,就会发生微笑反应,即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

  17.答案:D。【解析】第一次心理断乳发生在 2~3 岁之间,即婴儿期向幼儿期的过渡。第二次心理断乳发生在 13~14 岁之间,即童年期向少年期的过渡。在幼儿 2~3 岁时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主要表现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标志,能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标志着儿童的自我意识的产生。

  18.答案:A。【解析】幼儿的记忆的过程分为识记、保持和遗忘、回忆与再认。再认指的是对过去经历的事物,当它再度出现时能识别出是以前经历过的。题干中的小朋友一听到《我北京天安门》这首歌时。就知道自己唱过,与再认的概念一致。故选 A。

  19.答案:D。【解析】《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20.答案:C。【解析】动力定型原则又称为“自动化”,是指如果一系列刺激总是按照一定时间、顺序和模式出现,这样多次重复之后,大脑就会记忆这些刺激,形成规律,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应利用大脑皮层活动的动力定型原则。

  21.答案:B。【解析】理智感(又称为智慧感)是与幼儿的认识活动、求知欲、解决问题、探求真理等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内心体验。大约 5 岁左右,幼儿的求知认识兴趣开始发,理智感也同时开始速地发展。对任何新鲜事物,幼儿都想“探索”一下,他们好看,好摸,好动,好拆,更突出的表现是这时期的幼儿很喜欢提问。

  22.答案:C。【解析】《指南》中指出 4~5 岁能用自然的、音量适中的声音基本准确地唱歌;能通过即兴哼唱、即兴表演或给熟悉的歌曲编词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能用拍手、踏脚等身体动作或可敲击的物品敲打节拍和基本节奏;能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表现自己观察到或想象的事物。由此得出,答案为 C。

  23.答案:B。【解析】庞丽娟采用“同伴现场提名法”对幼儿的同伴社交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的社交地位已经分化,主要有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和一般型。题干中描述王依依正面提名比较多,说明其他小朋友喜欢和她交往,属于受欢迎型,故答案选 B。

  24.答案:B。【解析】自我体验是一个人通过自我的评价和活动产生的一种情感上的状态,如自尊心、自信心、羞愧感等。

  25.答案:A。【解析】学前儿童语言障碍是指儿童在早期语言学习和获得过程中出现了发展性的异常现象,包括口吃、缄默症、语言发育迟缓。因此,答案选 A。

  26.答案:A。【解析】幼儿园摆放玩具的橱柜应低于儿童的身高,以便于儿童取放物品,并避免砸到幼儿。

  27.答案:C。【解析】家长学校是普及家教知识的有效渠道,是幼儿园开展家长工作的重要发展。家长学校的任务是系统地向家长讲授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

  28.答案:C。【解析】幼儿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所以也有人把转折期称为危险期。

  29.答案:C。【解析】在《纲要》教育内容与要求(第二部分)解读中的健康领域中指出,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30.答案:C。【解析】幼儿园的基地选择要求①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并满足有关卫生防护标准的要求。②方便家长接送,避免交通干扰。

  ③日照充足,场地干燥,排水通畅,环境优美或接近成熟绿化地带。

  ④能为建筑功能分区,出入口,室外游戏场地的布置提供必要的条件。综合上述选择要求,有托儿需求的社区较为合适。

  31.答案:D。【解析】《纲要》组织与实施部分: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32.答案:B。【解析】口吃出现的年龄以 2-4 岁为多。2-3 岁一般是口吃发生的年龄,3-4 岁是口吃的常见期。

  33.答案:D。【解析】骨折的处理原则是“固定”,注意题干不可以采取的,自己不能复位。

  34.答案:A。【解析】《指南》科学探究目标 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1)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2)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3)探索中有所发现时感到兴奋和满足。A 选项为小班幼儿表现。

  35.答案:B。【解析】新生家访是对新入园幼儿进行的家访;定期家访是有固定的时间对幼儿进行家访;问题儿童重点家访是针对出现了某些问题的儿童进行家访,从而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帮助幼儿,排除法选 B。

  36.答案:D。【解析】幼儿入园前,应当按照卫生部门制定的卫生保健制度进行健康检查,合格者方可入园。幼儿入园除了进行健康检查外,禁止任何形式的考试或测查。

  37.答案:B。【解析】幼儿已经脱离了实物,但还要借助物体的形象进行分类,说明幼儿的思维水平具有直观形象性。表象是事物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符号,例如语言也是在大脑中进行的,无须借助图片,因此选 B。

  38.答案:C。【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育过程中持续进行的,目的在于及时地作出反馈性调节,从而调整、修改、补充活动的计划、内容和方法,使教育活动更合理、更完善地开展,促进幼儿的发展。这类评价在教育过程中进行。

  39.答案:C。【解析】《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注重保教结合,培育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0.答案:B。【解析】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 1 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

  41.答案:C。【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注意指向两种或者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

  42.答案:B。【解析】《3~6 岁儿童学习发展与指南》言语领域目标 2: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对 3~4 岁幼儿的要求有:①愿意在熟悉的人面前说话,能大方地与人打招呼。②基本会说本民族或本地区的语言。③愿意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必要时能配以手势动作。④能口齿清楚地说儿歌、童谣或复述简短的故事。

  43.答案:D。【解析】从儿童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来看,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然后是情绪记忆,再后是形象记忆,最晚出现的是语词记忆。

  44.答案:D。【解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艺术活动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45.答案:B。【解析】当遇到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不能对其恐吓、吼骂甚至是惩罚,而应该用教育或引导等方式来安抚幼儿的情绪,故AB 排除。D 项,会养成幼儿想要什么东西时就用哭闹来威胁成人,从而养成任性的心理。B 项既能缓解明明的情绪,又能让其接触大自然获得直接经验,萌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46.答案:B。【解析】儿童参与实际行动,能够获得亲身体验,增强自己的认知、情感等,易于将行为规则、法规等内化为自己的信念,支配自己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行动操作法最益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答案为 B。

  47.答案:B。【解析】幼儿园应当建立幼儿健康检查制度和幼儿健康卡或档案。每年体检一次,每半年测身高、视力一次,每季度量体重一次。故答案选 B。

  48.答案:B。【解析】佝偻病的症状:(1)精神状态差,睡眠不安且多汗,出现“枕秃”;(2)动作功能发育迟缓;(3)出牙晚;(4)骨骼改变,可见方颅、肋骨串珠、鸡胸和下肢弯曲等症状。

  49.答案:B。【解析】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50.答案:C。【解析】我国幼儿园中多采用将游戏划分为创造性游戏和教学性游戏两大类。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有规则游戏包括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智力游戏等。

 查看更多试题内容请点击下载:

  【焚题库】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考前密训试题】

欢迎加入教师资格证交流群814304627教师资格考试报名  ,还能和考友一起学习交流!

123
责编:jianghongying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