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小学 >> 教育知识与能力 >> 模拟试题 >> 2020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提高练习(十三)

2020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提高练习(十三)_第2页

来源:考试网  [ 2020年10月13日 ]  【

  1.【答案】C。解析: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由学校或校外教育机关组织指导的,用以补充课堂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活动。故选C。

  2.【答案】B。解析:选项A中用纸巾盖上伤口容易感染,C项和D项都是对于严重出血的处理办法,故选B。

  3.【答案】A。解析:情景教学法,也叫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师创设的情境一般包括生活展现的情境、图画再现的情境、实物演示的情境、音乐渲染的情境、言语描述的情境等。题目中张老师为同学播放江南水乡美景属于创设情景的教学方法。

  4.【答案】A。解析:溺水者被营救上岸后,须立即清除口鼻内的淤泥、杂草、分泌物等,以确保呼吸道通畅。并松开裤带、领带和衣服,迅速进行倒水,对口腔密闭者可捏其两侧面颊并用力启开牙关。然后使溺水者俯卧,腰部垫高,头部下垂,用手压其背部。

  5.【答案】C。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6.【答案】A。解析: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有: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为主。

  7.【答案】C。解析: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起着纽带和桥梁作用。

  8.【答案】A。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题目中老师在课堂上就所学知识向学生进行提问属于形成性评价。

  9.【答案】D。解析:略。

  10.【答案】C。解析:知道道德规范说明有一定的道德认识,也愿意遵守说明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但却受个人的欲望支配不能抗拒诱惑因素,结果做出违反道德规范的事,其主要原因是缺乏道德意志。

  11.【答案】D。解析: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利于解决问题。

  12.【答案】B。解析:这句话意思是说,好的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发现真理,体现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

  13.【答案】C。解析:略。

  14.【答案】C。解析:小红花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属于代币的一种,所以这种方法属于代币奖励法。故选C 。

  15.【答案】B。解析:负强化也称阴性强化,就是对于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撤销或减弱原来存在的消极刺激或者条件以使这些行为发生的频率提高。正强化又称“阳性强化”。A、D两项撤销的是积极刺激,C项属于回避条件作用。故选B。

  16.【答案】B。解析:模象直观是指通过各种实物的模拟形象而进行的,包括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等。故选B。

  17.【答案】A。解析:“少年得志”或“大器晚成”体现了人的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属于个别差异性。故选A。

  18.【答案】D。解析:学校的基本功能是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19.【答案】A。解析:赞科夫著有《教学与发展》,他的理论核心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20.【答案】C。解析:纪律是学习的保证,班主任在抓好班级纪律工作中,应先制定好班级规章制度,严肃班级纪律,但是班主任又要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学生也有发言的权利,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即班主任应实行“先专政后民主”。

  21.【答案要点】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22.【答案要点】

  (1)教学原则: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2)教学制度: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方法和实施内容:(3)教学思想:“泛智教育”——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的人;(4)教学内容: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5)教学方法: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方法。

  23.【答案要点】

  (1)增加学习内容本身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24.【答案要点】

  这种现象确实非常的普遍。表面上看,是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尊重学生,培养孩子的人性化阅读。实际上,教学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实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部分老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新课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着。上面的案例,忽视了老师引导的功能。学生作为学习者,他们的认知要在老师的牵引下思路逐渐清晰,而上面的案例中的学习会处于一种杂乱,无效的状态。引导学生的读,一要有目的,二要有方法,三才是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课堂教学要注意课堂秩序,如果以牺牲课堂效率为代价,那是得不偿失。

  读之前,交给学生问题,要读出什么,读懂什么,还要明确地说明怎样读懂,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些基础上,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学习习惯。

  25.【答案要点】

  材料(1)中的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可取的,材料(2)中的教师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为了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必须有相应的纪律保证。

  课堂秩序的组织管理需要排除外界环境和心理变化对学生的干扰,纠正学生各种背离教学过程的不良行为。在管理课堂秩序的过程中,教师的态度和所用的语言是十分重要的。在纠正学生不良行为时应采用暗示的方式,如“好像有个别同学没有听清楚我的话”,或用行动纠正,如走到“开小差”的学生身旁以手或眼示意。课堂秩序的组织管理应与教学指导紧密结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启发性与趣味性,都能够大大改善课堂气氛,最大限度地排除外界干扰。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堂纪律管理观;

  (2)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坚持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的人格相结合;

  (3)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使学生以主人翁的精神来管理自己、管理班级;

  (4)教师应善于运用奖惩机制,对良好的纪律行为及时进行表扬,对不良行为辅以惩罚,使学生感受到遵守纪律的优越性,逐渐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5)教师应一视同仁,实行民主管理,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

  (6)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相处良好、和谐的氛围将有助于教师课堂纪律的管理。

  26.【参考设计】

  (1)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阅读的技巧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渗透在课文内容讲解过程中。以方便学生对其他文章的阅读;在课外阅读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有计划、有选择地阅读。

  (2)教学目标:

  ①认识lO个生字,会写生字“头”,认识新偏旁“攵(pu)”。

  ②初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诵读时能做到正确、有感情。

  ③激发学生对阅读传统文化的热爱,积极主动地诵读古诗文。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生字教学:自主识字,共同学习

  师:老师发现,刚才有很多小朋友已经会读这首诗了,但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还要掌握一项新本领,不仅要认识诗歌中的生字,还要把诗歌读得正确,有感情。现在,请所有的小朋友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之间先互相读一读,认一认,看哪些同学互相帮助的更好,然后老师一句一句地教大家朗读。

  1.检查识字效果:生字都记住了吗?谁能看诗读一读。

  2.jìng chuáng guāng wàng xiāng

  出示:静、床、光、望、乡5张生字卡片,指导读好后鼻音。

  3.老师把生字卡片的拼音去掉还会读吗?(开火车读所有生字卡片)随机给生字“光”找朋友。

  4.教学新偏旁“攵”。

  5.游戏巩固:看到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月亮姐姐带着星星妹妹也赶来凑热闹了,月亮姐姐说:“星星妹妹后面藏着一个字,我来考考你们,谁能认识,我们就和她交朋友。”(课件出示月亮星星图,指名一位学生来点击鼠标,大家一齐认读),看到你们玩得这么开心,老师也想参加,行吗?我来指,你来认,认的时候还可以站起来加上动作演一演这个字的意思。

  (最后教师有意识地指向生字“静”,让学生静下来,组织课堂常规。)

  6.写字练习,学写“头”字,注意笔画。

  27.【参考设计】

  (1)数学推理能力的表现:

  ①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

  ②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

  ③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和质疑。

  (2)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的过程,使之更好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会组比例。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愉悦。

  (3)比例的基本性质设计环节如下:

  1.猜数:通过谈话的形式让同学们思考猜测。

  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比例“12:□=□:2”,不过它的两个内项看不清了,想一想,这两个内项可能是哪两个数?(如1和24,2和12,……)

  让大家带着这样几个问题分组讨论:①怎样计算?②还有不同答案吗?③你能举出项不是整数的例子吗?④这样的例子举得完吗?讨论完以后请小组代表发表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给予鼓励并补充。

  2.提出假设,猜想比例的性质:仔细观察这组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请同学回答: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两个内项的位置可以交换……

  3.验证假设

  (1)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呢,有什么好办法?(举例验证)

  (2)你觉得应该怎样举例呢?

  示范:①任意写一个简单的比;②求出比值;③根据比值写出另一个比的一项,求出另一项;④组成比例;⑤算出外项的积和内项的积。

  4.合作探究

  (1)前后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

  (2)每个同学写出一个比例,小组内交换验证。

  (3)通过举例验证,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5.归纳总结

  (1)其实我们的发现与数学家不谋而合,他们也发现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且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那么,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示甜ad=bc或bc=ad。

  (2)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比例0:3=0:4,可以吗?3:0=4:0呢?比例中两个比的后项都不能为0。

12
责编:yuanyijing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