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小学 >> 教育知识与能力 >> 模拟试题 >> 2020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提高练习(八)

2020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提高练习(八)_第2页

来源:考试网  [ 2020年10月10日 ]  【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2.【答案】C。解析:布鲁纳是认知一结构学习论的代表人物,他在教学中主张采用发现法。

  3.【答案】A。解析:智商简称 IQ,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4.【答案】B。解析:组织策略不属于元认知策略。

  5.【答案】C。解析:ABC 理论中 A 代表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B 代表个体对 A 的信念、观点,C 代表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

  6.【答案】B。解析:根据研究的功能可分为发展性研究、评价性研究和预测性研究。按研究的目的可分为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

  7.【答案】D。

  8.【答案】A。解析: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其基本特点在于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

  9.【答案】A。

  10.【答案】C。

  11.【答案】A。解析:中国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从西周以后,出现“国学”和“乡学”,这是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说明在西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学校教育就诞生了。

  12.【答案】C解析:1868 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3.【答案】C。解析:教学环境关系到学生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对学生认知发展有积极作用,因此它是课堂管理研究的重要范畴。

  14.【答案】D。解析:成就动机理论将动机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15.【答案】B。解析:题干为教学评价的定义。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1)保持正确姿势,组织适当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2)保护牙齿,培养儿童良好的用餐习惯。

  (3)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4)保持合理的营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5)注意用脑卫生。

  2.【答案要点】(1)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主要指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具体实施形式:讲解教学方法;谈话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方法;讲读教学方法;讲演教学方法。

  (2)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主要指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具体实施形式:问题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发现教学法。

  (3)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是指通过课内外的练习、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活动,使学生巩固、丰富和完善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实践能力。

  (4)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现代教学媒体根据人接受信息的感官不同,可以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和交互媒体等。

  3.【答案要点】开展好课外活动,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组织小学课外活动必须从全面贯彻教育目的,落实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高度确定每一项课外活动的具体目标要求,目标的确定要明确、具体。

  (2)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要使学生自愿参加课外活动,就要使活动本身具有吸引力。吸引力来自活动内容的丰富多彩和组织形式的变化多样,能符合学生的各种兴趣和需要。

  (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课外活动是学生的自主性活动,因此要充分依靠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主动性。

  4.【答案要点】(1)信息传递。这是沟通的最直接的目的,所有其他目的都是通过达到这一目的才得以实现的。沟通把信息载向学校系统的上下左右,使学校成为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权责明确,运行有序的系统。

  (2)控制。学校对其下属的机构以及全体师生实施统一的指挥和协调,离不开沟通渠道。学校的机构系统实际上就是正式的沟通渠道,上级的指令通过它层层下达,下级的情况通过它层层上报,学校通过这一机构系统可以达到有效的控制。

  (3)激励。在学校中,沟通是一种激励的工具。及时地领导工作,对工作绩效的评估进行肯定,奖励出色的行为,对下属提供培训深造的机会等,这些沟通方式都是为了达到激励的目的。

  (4)情感交流。沟通可以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的需求。通过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沟通渠道,人们彼此之间交流情感,交换对于学校内一系列问题的看法,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参与感、满意感。

  5.【答案要点】(1)借助实物、图像创设教学情境。

  (2)借助动作(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3)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4)借助新旧知识、观念的关系和矛盾创设教学情境。

  (5)借助“背景”创设教学情境。

  (6)利用谜语、儿歌创设情境。

  (7)借助问题创设情境。

  (8)运用想象创设教学情境。

  三、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人的身心发展遵循着某些共同的规律,这些规律制约着我们的教育工作。遵循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可以使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则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挫伤学生。

  (1)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

  (2)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都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根据以上规律的总结,我们可知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而进行幼儿园小学化对儿童身心发展都有不利影响。

  2.【答案要点】(1)按照班级活动方案的基本要素进行设计,班级活动一般包括: ①活动标题;②活动目标;③活动时间、地点、人员;④活动内容、形式;⑤活动步骤;⑥ 活动准备;⑦活动总结与反思七部分内容。班级活动要基本涵盖以上七部分内容。

  (2)①在新课改观念下,教师与学生是相互平等的关系;②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四、【参考设计】问题(一):《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问题(二):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晓”“知”等字的写法和意思。

  (2)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春晓》的诗意及古诗的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这篇古诗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古诗的结构。

  问题(三):

  一、画面导入,揭题简介 1.出示图 1:多漂亮的画面呀!谁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从哪看出?

  2.师述:桃花静静地盛开着,花瓣是那么新鲜,像刚被雨水洗过似的。各种各样的鸟儿从巢里飞出来,有的站在枝头欢叫,有的在树间飞来飞去,自由欢快,没有人来打搅,这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呢?(早晨)

  3.春天的早晨多么美丽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盂浩然写的一首描写春天雨后早晨美景的古诗《春晓》。(板书课题)

  4.(指“晓”)这个字读什么?日字旁表示与什么有关?“晓”是什么意思?“晓”在文中指“早晨”。

  5.齐读《春晓》。“春晓”的意思是什么? 6.过渡:理解诗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启发学生质疑,出示卡片理解诗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听录音范读。

  2.自读。

  3.指读。

  4.过渡:下面我们来理解诗句,在这基础上体会诗情。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前两句 1.出示图

  2。诗人本来在干什么? 诗中哪个词表示睡觉的意思?(眠)正音。你怎么看出来它表示睡觉的? “春眠”是什么意思?春天的气候暖和,睡起来会睡得怎样?(很香)那“春眠”的意思是什么?(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

  2.(指“觉”)这个字读什么?再读。我们平时常用到这个字,谁来组词?这儿是什么意思?(觉得)

  3.“晓”呢?跟诗题中同一个字,是解释为“天亮”呢,还是“早晨”?(天亮)

  4.指说第一句的意思。(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地天已亮了)

  5.指导读第一句:春眠/不觉晓。

  6.诗人睡得很香,朦朦胧胧中听到什么?(鸟叫声)你从哪句看出?“闻”是什么意思?(听到) “啼”是一个生字,齐读。意思是什么?(叫)“啼鸟”解释的时候倒一下,为“鸟啼”,就是——?(鸟叫)这句话的大意是什么?(到处听到鸟的叫声)

  7.看图1,想想可能有哪些鸟在叫? 这些鸟在叽叽喳喳地欢叫,我们来听一听。(放录音,听鸟叫)练说:( )的鸟叫声再来说说第 2 句的意思,把( )填的词放进去。

  8.想想这时候诗人的心情怎样?(喜悦)练读:处处/闻啼鸟。

  9.请大家把自己当作诗人,闭上眼,睡觉。师述:“睡着,睡着,朦胧中听到鸟的叫声,一声,两声,(放鸟声)你睡意全消,睁开眼睛,一看,天都亮了,天也晴了。你触景生情,于是哼出了两句诗。(读 1、2 句)

  (二)后两句

  1.诗人坐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鸟叫声,想起了什么呢?

  2.“夜”指哪一夜?昨天夜里,诗人听到什么声音?(刮风下雨的声音)

  3.用“花落知多少”的“知”字组词。这里就表示“知道”。诗人知道花落了有多少吗?(不知道)“知”解释诗句时就是“不知道”。谁来说说“花落知多少”的意思? 连起来说说 3、4 句的意思。(注意:开头加“想起”)

  4.我们知道春天是一个百花盛开的季节,想想春天里有哪些花。这些花受到风雨的吹打,像雪花似的片片飘落,落在地上(看图 3),看这景象美不美?诗的最后一句告诉我们春天的花很多很美,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想到美丽的花朵飘落地上,美丽的春光即将逝去,诗人心中又有点儿——(惋惜)诗人爱春、惜春,这是他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感情。现在老师做诗人,吟一吟这两句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请你们各自也做诗人,来吟诵一遍。(注意:想象自己站在窗前,面对着满地落花)

  5.小结:刚才我们理解了全诗,体会了诗的感情。(卡片出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四、朗读成诵

 1.我们把整首诗有感情地读一读。

 2.听录音范读。

 3.配乐指读,配乐齐读。

五、总结学法我们今天学到了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题——理解诗句——体会诗情——读背全诗。希望大家把这种学习方法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六、表演巩固一个学生上台演一个孩子,老师演妈妈,对话:妈妈:今天你们在学校里学了什么呀? 生:我们学了《春晓》。妈妈:什么春大春小的?什么意思呀? 生:就是春天的早晨。妈妈:你把这首诗背给我听听。生:…… 妈妈:什么“春眠不觉晓”?哪个“眠”呀?“春眠不觉晓”是什么意思呀? 生:…… 妈妈:什么叫“啼鸟”?鸟叫怎么可以用鼻子闻呀? 生:…… 妈妈:噢,是听到鸟的叫声。那怎么会有风雨声? 生:…… 妈妈:“知多少”是什么意思呀? 生:…… 妈妈:哎呀,我的孩子学得不错,说得头头是道,真聪明。

 [设计理由](1)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感知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直观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古诗的学习。 (2)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古诗相对比较陌生,不容易懂,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录音泛读” “领读”“指读”的方法,一步一步地让学生读准古诗。 (3)在教学的最后,通过表演的方式巩固课堂的教学效果。专家点拨历年考试中的语文教学设计题,一般通过三个问题来考查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

问题(一)要求对文段作简要赏析,比较简单,考生可以从文段的写作特点、中心思想、语言风格、表达感情等方面进行回答。问题(二)要求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问题(三)要求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这两个问题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因为课堂教学环节必须紧紧围绕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有连贯性,才能使人一目了然。因此,考生在回答后两道题时切不可将它们割裂开来.而要同时考虑。教育目标和教学重点的拟定.一定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段特点和课文的具体特点来进行。而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一定要简洁明了,力争有创新之处。另外,在说明设计理由时,应该依据相关的教育理论进行阐述。

12
责编:yuanyijing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