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小学 >> 教育知识与能力 >> 模拟试题 >> 2020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提高练习(三)

2020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提高练习(三)_第2页

来源:考试网  [ 2020年09月22日 ]  【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孔子将学习的过程简单地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这是最早关于教学过程的思想。

  2.B【解析】个别差异性在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层次上存在着,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发展水平的差异、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等。

  3.A【解析】《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

  4.A【解析】意思是说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有跳跃,要按照顺序进行,强调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5.B【解析】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6.B【解析】学龄初期的儿童,年龄大约在 5、6 岁~11、12 岁。

  7.A【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D【解析】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

  9.B【解析】练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和运用知识、掌握技能和技巧。这是各科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10.B【解析】负迁移通常表现为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所需的学习时间或所需的练习次数增加或阻碍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以及知识的正确掌握;反之,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属于正迁移。

  11.A【解析】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不能回忆或再认的原因主要是无适当提取线索,因为人的大脑就像一个储藏信息的仓库,会对所有的信息进行编码,不能回忆就是没有找到与信息相搭配的线索。

  12.D【解析】受先前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称为定势。

  13.B【解析】品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和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特性。

  14.A【解析】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最早提出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必须尊重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等的学习观。

  15.C【解析】学习动机是指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

  16.A【解析】上位学习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而下位学习是通过演绎获得意义的学习。

  17.D【解析】场依存型的认知方式是指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18.D【解析】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这是 20 世纪后半叶在美国一些学校进行实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提出。其基本做法是,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别作业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

  19.C【解析】标准参照评价是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联系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评价方式。

  20.C【解析】新中国成立后的 60 多年来,除了几次重大的学制调整外,基础教育课程领域进行了八次较大规模的改革。1999 年正式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即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

  二、简答题

  21.【答案要点】(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2)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3)人们的教育理想。

  22.【答案要点】(1)三结合教育的内涵:三结合教育指的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结合的教育,要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补充协调、形成合力,对学生共同进行全方位的教育。

  (2)三结合教育合力的意义:

  ①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

  ②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

  ③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它们之间不能够互相替代,只有将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3)三结合教育的基本形式:互相访问;通讯联系;家长会和家长学校;教育讲座。

  23.【答案要点】(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三、材料分析题

  24.【答案要点】现代教育观,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根据小学生的易情感化、易直观化、易被感染化的特点,结合学习材料本身的特点,通过对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觉地对古诗进行记忆、对古诗进行理解,而且通过这个过程展示和运用了这首古诗,引导学生创设类似情境,有利于对所学内容的复习和巩固。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主要是从激发学习动机、教授学习方法、优化课堂结构这几方面来进行的。

  (1)激发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利用活动课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吸引学生对上课产生兴趣;多运用夸奖和表扬,指出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其学习动机。

  (2)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中注重渗透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对部分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情感朗读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25.【答案要点】(1)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在学习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和使用有关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包括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以及调节监控的方式等。简言之,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2)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①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②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③资源管理策略。

  (3)影响掌握学习策略的主要因素有:内部因素: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者的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等。外部因素:教师的教学模式、学习策略的教学方式等。

  (4)促进学习策略教学的有效措施包括:确定学习策略;科学教授学习策略;提供元认知指导;丰富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四、教学设计题

  26.【参考设计】

  问题(一):

  羊因为羊圈的空缺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问题(二):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2)能力目标: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3)情感及价值观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问题(三):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 1~4 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A.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B.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 4 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 4 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

  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 5 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8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 5 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

  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

  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七、作业设计

  1.背诵这则寓言。

  2.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设计理由】本设计注重学生的互动讨论。在教学中,有多个环节涉及到同桌之间、师生之间、全班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集学生的智慧与一体,大家在讨论的过程中,认识到正与误,从而更好地理解这则寓言。

12
责编:yuanyijing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