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临床执业医师 >> 模拟试题 >> 2019临床执业医师考前强化练习题及答案(十五)

2019临床执业医师考前强化练习题及答案(十五) _第2页

考试网   2019-06-05   【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血红蛋白尿和血尿通过尿沉渣镜检可以做出区别。

  血红蛋白尿:正常血浆中的血红蛋白低于50mg/L,而且与肝珠蛋白形成大分子化合物,不能从肾小球滤过。当发生血管内溶血,血红蛋白超越过肝珠蛋白的结合能力时,游离的血红蛋白就从肾小球滤出,形成不同程度的血红蛋白尿。在酸性尿中血红蛋白可氧化成为正铁血红蛋白、而呈棕色,如含量甚多则呈棕黑色酱油样外观。血红蛋白尿与血尿不同,离心沉淀后前者上清液仍为红色;血尿时离心后上清透明,镜检时不见红细胞或偶见溶解红细胞之碎屑,隐血试验强阳性。

  血尿:是指尿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时称为血尿。由于出血量的不同可呈淡红色去雾状、淡洗肉水样或鲜血样,甚至混有凝血块。每升尿内含血量超过1ml即可出现淡红色,自然数为肉眼血尿。洗肉水样外观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时。镜下血尿乃指尿液外观变化不明显,而离心沉淀后进行镜检查时能看到超过正常数量的红细胞。一般而言,凡每高倍镜视野均见3个以上红细胞时则可确定为镜下血尿。

  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引起血尿的原因很多,绝大多数由泌尿系本身疾病引起,其中以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为主。

  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肾小球源性血尿的特征是:全程血尿、无痛性血尿、尿中无凝血,可见红细胞管型、变形红细胞为主(>70%)以及伴有其他肾小球疾病表现。

  最有意义的应该是变形红细胞血尿,选择特异性高的检查更有价值。

  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相差显微镜是一种将光线通过透明标本细节时所产生的光程差(即相位差)转化为光强差的特种显微镜。了解即可,不要深究。

  光线通过比较透明的标本时,光的波长(颜色)和振幅(亮度)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因此,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未经染色的标本(如活的细胞)时,其形态和内部结构往往难以分辨。然而,由于细胞各部分的折射率和厚度的不同,光线通过这种标本时,直射光和衍射光的光程就会有差别。随着光程的增加或减少,加快或落后的光波的相位会发生改变(产生相位差)。光的相位差人的肉眼感觉不到,但相差显微镜能通过其特殊装置——环状光阑和相板,利用光的干涉现象,将光的相位差转变为人眼可以察觉的振幅差(明暗差),从而使原来透明的物体表现出明显的明暗差异,对比度增强,能比较清楚的观察到普通光学显微镜和暗视野显微镜下都看不到或看不清的活细胞及细胞内的某些细微结构。

  5、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根据血尿出血部位不同临床上血尿分为肾小球性及非肾小球性血尿。该知识点不难记忆。

  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选择性蛋白尿:肾小球病变较轻时,只有中小分子量的蛋白质(以白蛋白为主,并有少量的小分子蛋白)从尿中排出,而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A,IgG等)排出较少,此种蛋白尿称为选择性蛋白尿,半定量多在+++~++++,典型病种是肾病综合征。

  7、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第五个分类应该为分泌性蛋白尿。

  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体位性蛋白尿属于生理性蛋白尿。其余几项都不是。

  生理性蛋白尿还包括功能性蛋白尿和偶然性蛋白尿,请了解。

  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β2微球蛋白在肾小管被全部重吸收,当全身状况良好,血肿β2微球蛋白正常,但肾小管病变时,β2微球蛋白重吸收减少,尿中增多。若尿中β2微球蛋白持续增高,血肿β2微球蛋白会降低,选D。

  1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滤过膜正常电荷屏障和分子屏障功能发生障碍,肾小球对血浆中蛋白质的通透性增加,当原尿中蛋白含量超过了近端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大量的蛋白就从尿中丢失了。

  同时体内蛋白分解增大,而消化道粘膜水肿,食欲下降,使得蛋白摄入不足,就更加重了低蛋白血症。

  1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红细胞管型:常见于急性肾炎。

  白细胞管型:常见于肾孟肾炎。

  透明管型:正常人中常见。

  脂肪管型:常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等。

  蜡样管型:常见于慢性肾炎晚期。

  细颗粒管型大量出现见于肾小球肾炎等肾病变。粗颗粒管型出现提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及药物毒性所致肾小管损害。

  1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红细胞管型:常见于急性肾炎。

  白细胞管型:常见于肾孟肾炎。

  透明管型:正常人中常见。

  脂肪管型:常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等。

  蜡样管型:常见于慢性肾炎晚期。

  细颗粒管型大量出现见于肾小球肾炎等肾病变。粗颗粒管型出现提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及药物毒性所致肾小管损害。

  上皮细胞管型:是由肾小管内层剥落的上皮细胞包涵或粘附于透明管型所形成的。其中的上皮细胞可呈无序状或成片存在。此类上皮细胞的特点是细胞核大而圆,且细胞浆较少。上皮细胞管型可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和毒物摄入,如汞、二甘醇或水杨酸盐。

  1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正常尿中偶见透明管型。

  14、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第一杯尿和第二杯尿清晰,第三杯尿出现红细胞和脓细胞,排尿终末出现的血尿或脓尿,提示病变部位在膀胱底部、后尿道或前列腺部位,如前列腺炎、精囊炎等。

  二、A2

  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功能性蛋白尿见于剧烈运动、发热、紧张等导致的一过性蛋白尿,多见于青少年。

 查看更多试题内容请点击下载:

  【焚题库】2019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考前密训试题】【进入购买】

欢迎加入执业医师交流群:214267037执业医师考试,还能和考友一起学习交流

12
纠错评论责编:duoduo
考试题库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