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教师招聘考试 >>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 教育学 >>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章节重点(第四章)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章节重点(第四章)

中华考试网  2017-05-29  【

  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述

  1、什么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方针?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教育目的: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的总要求,它规定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育方针:国家根据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总的方向。包含教育目的,但二者的角度不同(教育方针主要从政策角度规定教育目的及其实现;教育目的主要从学术层面表达教育的理想。)。

  2、简述教育目的的作用?

  (1)导向作用;(2)激励作用;(3)评价作用

  3、关于确立教育目的依据的两种对立观点是什么?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谁?基本观点是什么?

  (1)个体本位论:代表人物: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观点: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人的本性需要来确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的本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

  (2)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荀子、柏拉图、康德观点:个人德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实现个体社会化,并为社会服务。

  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主要观点是什么?

  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观点:(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2)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发展是一致的;(3)分工和私有制是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4)社会化大生产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并提供了物质基础;(5)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第二节 我国教育目的的构成

  1、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3)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2、试述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其关系?

  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

  (一)五育的相对独立性,各自都有自己特定的内涵、任务、内容和方法。

  德育含义: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较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智育含义: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的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教育;

  体育含义:使学生掌握健康和运动的知识,形成运动技能和卫生习惯,发展他们的体力和运动能力,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的教育;

  美育含义: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含义: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学生初步掌握生产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能力。

12
纠错评论责编:354027874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