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当前位置:

华课网校 > 经济师 > 中级经济师 > 考试辅导 > 金融
2016中级金融经济师考试考点考题:金融制度_第2页

连锁银行制度没有持股公司的存在,而是由某一控股方直接控制若干银行,由控股方确定银行的发展策略和业务模式。

优缺点类似“持股公司制度”。

【例2·单选题】由某一个人或某一集团通过购买两家或更多的银行多数股票的形式,形成联合经营的银行组织制度称为( )制度。

A.持股公司

B.连锁银行

C.分支银行

D.单一银行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连锁银行制度的概念。连锁银行制度又称为联合银行制度,指两家或更多的银行由某一个人或某一集团通过购买两家或更多的银行多数股票的形式,形成联合经营的银行组织制度。

(二)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制度

1.分业经营银行制度

又称专业化银行制度或分离银行制度,指商业银行业务与证券、保险等业务分离,商业银行只能从事存贷及结算业务,不能经营证券、保险等其他金融业务的制度安排。

分业经营银行制度有利于分割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业之间的风险。

优点:(1)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有利于商业银行稳健经营与经济的稳定发展;

(2)有利于金融监管达到预期的效果。

缺点:(1)不利于金融企业加强竞争力;

(2)不利于金融机构通过各类互补性金融业务分散经营风险。

2.综合性银行制度

又称全能银行制度或混业经营银行制度,指商业银行不仅能从事传统商业银行的存贷、结算业务还能从事证券和保险业务的银行制度。

优势:

(1)加强金融业的竞争力;

(2)有利于实现规模效益;

(3)有利于实现范围经济;

(4)分散经营风险;

(5)使客户得到综合性服务。

缺点:

(1)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进入高风险领域,容易引发金融危机;

(2)行业垄断;

(3)监管难度加大,带来金融业系统性风险。

四、政策性金融制度

政策性金融是一种具有政策性与金融性双重特征的特殊金融活动。

(一)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

1. 倡导性职能/诱导性职能(引导资金流向符合经济政策意图的投资领域)

2.选择性职能(选择是以政府的政策意图为导向)

3.补充性职能(商业性金融机构不愿或无力选择的领域)

4.服务性职能(服务对象:企业,政府)

(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经营原则

1.政策性原则

对国家经济政策的支持配合上,对产业政策倾斜的行业、领域提供政策性投资和贷款。

2.安全性原则

指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经营活动中要注重资产安全。

3.保本微利原则

以保持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生存与持续发展。

五、金融监管制度

金融监管制度是金融监管当局基于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等因素,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业务进行监督管理的体制模式。

按金融监管的范围分:集中统一的监管体制、分业的监管体制和不完全集中统一监管体制。

(一)集中统一的监管体制

(1)又称单一的、一元化的监管模式,即由央行或另设的专门监管机构承担对金融业集中统一监管职责的体制模式。

(2)一般用于金融混业经营的国家,因此集中统一的监管体制又称混业监管模式。

(3)实行集中统一监管模式的原因:

①银行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水平(多元化程度越高,就越有条件实行集中统一监管)

②金融监管水平(金融监管水平越高,就越有条件实行集中统一监管)

③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程度(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程度越高,就越有条件实行集中统一监管)

(4)集中统一监管的优点(与分业监管相比):监管成本低、避免重复监管和避免出现监管漏洞或真空。

集中统一监管的缺点:缺乏监管竞争性,容易导致金融监管的低效率和官僚主义。

(5)目前实行这种监管模式的有:英国、日本、新加坡、瑞典、丹麦等。

(二)分业监管体制

(1)分业监管体制是由多个监管机构对金融业的不同主体及其业务范围分别进行监管的组织形式。

主要在银行、证券、保险等不同领域分别设立专职的监管部门,对各行业进行审慎监管。

(2)一般用于银行实行分业经营的国家或地区。

(3)实行分业监管的原因:

①金融机构内控不健全,如果混业监管,风险较大。

②市场规则不健全,如果混业监管,容易产生泡沫经济。

(4)分业监管的优点:分工明确、不同监管机构之间竞争、监管效率高;

分业监管的缺点:监管成本高(机构多)、机构协调困难、重复交叉监管或监管真空。

(5)美国、香港等实行分业监管体制。

(三)不完全集中统一的监管体制

两类监管体制:

1.牵头式:某一监管机构协调监管工作——巴西

2.双峰式:一类金融监管机构进行审慎监管;一类金融监管机构进行金融经营活动监管——澳大利亚

免费微信学习群
1 2
责编:daibenhua

报考指南

焚题库
APP做题

请扫码做题

小程序做题

请扫码做题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