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试题 >> 模拟试题 >> 语文模拟题 >>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同步训练12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同步训练12_第2页

中华考试网  2015-01-12  【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将乡村的蝉声与城市中的蝉声作比较,发现它们是不同版的,主要是因为蝉所处的环境不同。

  B.蝉那样微小的身体中竟能发出撩人心扉的声音,这确实让作者感到吃惊并感动。同时,作者也对蝉充满了敬意。

  C.“三十六计”之“金蝉脱壳”是蝉用脱的壳来迷惑人,是它制造的一种假象。

  D.当作者看到古代的诗人把蝉声写入自己的诗歌中,并把蝉声美化到一定的高度时,他也模仿这些诗人的作品写了一些关于蝉声的诗歌。

  E.文章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现在的乡村很难听到蝉鸣是令人伤感的,人们滥砍乱伐,污染环境,让蝉等物种失去栖身之所是令人痛心的。

  解析:选BE。A项,“主要是因为蝉所处的环境不同”理解错误,主要是作者的主观感受;C项,不是蝉制造的假象,是它的一种生命规律;D项,“他也模仿这些诗人的作品写了一些关于蝉声的诗歌”错误,原文“在亦步亦趋中打捞着我心中的蝉鸣,这多少有些东施效颦的嫌疑”,作者也想和古代的诗人一样寻找富有诗意的蝉鸣。

  2.文章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对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作用的分析,要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入手。内容上引出要描写的事物,结构上引出下文,照应题目。

  答案:内容上,运用比喻和拟人写蝉鸣的优美动听和蝉鸣的悠长、渺远,表达了作者对乡村蝉鸣的喜爱之情;结构上,照应了题目中的“蝉鸣”,引出下文对乡村蝉鸣的进一步描写。

  3.结合全文内容,概括乡村蝉声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抓住文中描写的内容和作者的议论,分条概括即可。

  答案:悠长而渺远,充满生机,不虚假,撩人心扉;激越豪迈,能净化人的心灵。

  4.作者在文章最后说:“一个失去了树木的村庄该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这是蝉的悲哀还是人的悲哀。”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探究作品的丰富意蕴和人文内涵。从文章内容看,蝉失去了栖身之所是蝉的悲哀,而这种悲哀最终是人类的悲哀。作者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这是最可宝贵的。探究时要注意答题的角度与层面,分出要点。

  答案:①一个村庄失去了树,蝉没有了鸣唱的地方,这是蝉的悲哀,也是村庄的悲哀。②作者为在村庄很难听到蝉鸣而伤感,更为人们滥砍滥伐,污染环境,让蝉等物种失去栖身之地而心痛,人类的行为最终会影响到自己的生存,这又是人类的悲哀。③这句话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发人深省。

1234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