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试题 >> 模拟试题 >> 文科综合模拟题 >> 重庆市2015届高三12月月考文科综合试卷

重庆市2015届高三12月月考文科综合试卷_第2页

中华考试网  2015-01-21  【

  22.俾斯麦说:“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是最守本分的人,也是最容易统治的人。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只要给健康工人以劳动权,保证他病有所 医,老有所养,那些先生们(社会主义者)就会成为鸟的空鸣。”这反映当时德国

  A.社会主义学说广泛传播 B.摆脱了普鲁士专制主义传统

  C.建成了完善的福利制度 D.通过福利政策加强社会控制

  23.罗斯福新政体现的经济思想是“要使消费与投资二者互相适应,故政府不得不予以调节”。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提名5位自己信任的人成为最高法院法官,时人称新法院为“罗斯福法院”。以上材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调节机制可以避免经济危机 B.罗斯福破坏三权分立原则

  C.解决经济危机不能以牺牲民主为代价 D.非常时期总统行政权扩大

  24.下表为苏联主要农产品年平均产量表(单位:万吨)

  年代 粮食 肉类 奶类 1951一1955年 3850 570 3790 1961一1965年 13030 930 6470 这一时期苏联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政府

  A.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B.加快农业全盘集体化

  C.改革农业管理体制 D.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39.(原创)(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乡村人口向市镇流动,逐渐形成城镇。以苏州府所属吴江县为例,其境内市镇人口越来越多,市镇数量也越来越多,相对的村落越来越小,乡村经济逐渐衰落。通过各大城镇的商人活动,其市场范围扩大及于全国。据上海地方志载:“闽广人于二三月载霜糖而来,买花衣以归,楼船千百”。这对于地域观念的融消与社会群体意识的产生,实具有相当的重要性。 ——赵冈《明清市镇发展综论》

  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特点,(4分)并分析这一时期市镇发展对社会经济和社会意识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

  材料二 20世纪20、30年代,卢作孚将北碚建设成为了全国闻名的现代化城镇,开创了“北碚模式”。他在借鉴南通经验、青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嘉陵江区域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建设的北川铁路、文笔坨电厂等生产事业,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聚集,为北碚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他极为重视市民素养的培育,“让民众自己起来解决公共的问题”,发动民众修建了北泉公园、平民公园等设施,改善了人居环境,北碚的成功实验推动了周边乡镇公共事业的兴办。卢作孚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在地方建设中的作用,中国西部科学院的成立使得当时中国科学社的众多学术精英着手“帮助四川做几件事”,这也是抗战后大量科研机构迁至北碚的发端。

  ——潘洵《卢作孚与中国近代乡村现代化的“北碚现象”》

  (2)根据材料二,归纳“北碚模式”的内涵,(6分)并指出“北碚模式”的历史意义。(4分)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