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湖北高考 >> 湖北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16届湖北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规范训练: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

2016届湖北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规范训练: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2页

中华考试网  2015-11-11  【

  :二、非选择题

  13.(2015·阜阳一中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古代中国,大约在距今4000~5000年间,中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即先后出现了一批早期城市,这些城市都是区域性的政治、军事中心。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各地形成了大批城市,这些城市的出现都是中国统治者为了建立政治中心、军事据点而建立起来的。?

  ——周执前《古代城市发展道路的规律及其社会学意义》

  材料二东京,是北宋的都城和最大的商业城市,……在这里,街市首次作为中国都城中的一种主要存在,并发育成为一种机能多样、形态丰富、相当成熟的城市功能要素,在根本上影响到城市整体,导致了中国古代城市在形态、制度及性质作用上的嬗变。商业突破了传统市制在时空上的束缚,城市由封闭走向开放,城市的经济职能空前增加。如果把城墙作为古代城市政治、军事性质的形象代表的话,那么街市就是中国古代城市迈入新时期趋于近代化的典型标志。?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

  材料三宋朝之后的七百年间,政治中心再次北移,南方的城市发展没有出现卓越的成就,甚至有些城市在战火中被销毁而从此没落(扬州),中国的经济发展远离了南方的商务航运、集市贸易,重新回归至以农业为中心的扩大生产阶段。这个时期,北京作为中国的都城,难以起到以便利的商运、海上贸易、农业生产中心等职能,无法拉动整个中国的商贸经济。并且,政治的集权,商业的官办极大地遏制了商务中心的发展,中国的城市格局趋于固化。虽然出现商帮等团体,但是其和宋朝的集市经济、城市区域中心发展仍有很大的不足。而后的历史中,中国的封建制度显示了强大的稳定性和封闭性,城市的商业功能未能有如此强大的发展,只是因人口和管辖区域的增加而增设行政区域,所以城市人口比例没有太大提高。这一发展的滞后使得中国迟迟无法从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最终落后于西方。?

  ——《中国经济增长与古代城市发展》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城市起源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说明宋代城市街市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以后中国城市发展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答案: (1)中国统治者为了建立政治中心、军事据点而建立起来的,都是区域性的政治、军事中心。?

  (2)导致了中国古代城市在形态、制度及性质作用上的嬗变;商业突破了传统市制在时空上的束缚(市坊制度解体、夜市出现),城市由封闭走向开放,城市的经济职能空前增加;使中国古代城市迈入新时期趋于近代化。?

  (3)国家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没有结合在一起;受战乱影响;农耕经济的制约;专制集权制度和商业官办的遏制;封建制度强大的稳定性和封闭性。

  14.(江苏省无锡市一中2014届高三月考,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

  ——引自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

  材料二 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即北宋)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

  ——引自(北宋)王巩《闻见近录》

  材料三

  材料四 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扬州等城市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材料五 唐朝王建有诗曰:“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夜看扬州市》)

  唐代李绅有诗曰:“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宿扬州》)

  材料六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中国封建社会城市(集镇)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我国古代工商业城市分布区域发生的变化。

  (3)唐朝后期,扬州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结合材料四、五,概括指出扬州繁华的表现。

  (4)结合材料六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经济相关知识点。第(1)问,材料一是政治军事因素,而材料二是地理交通和商业发展等因素。第(2)问,材料反映由北向南发展,由沿河向沿海地区发展,主要是通过比较材料三两幅图的特征来获取信息。第(3)问,阅读材料,扼要概述。第(4)问,材料六主要是从交通运输、自由劳动力、经济等方面论述其因。第(5)问,注意问题中的时间信息:明清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概述。

  答案:(1)政治、军事的需要;商业发展的结果;交通要道人口聚集的结果。

  (2)由主要在北方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南方、向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发展。

  (3)表现:成为商业大都会;手工业发达;外商云集;水运发达;夜市繁华。

  (4)原因:交通要冲;手工业、商业发达;城市人口增加。(答两点即可)

  (5)特点:专业化城市出现;经济功能加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答两点即可)

12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