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贵州高考 >> 贵州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15贵州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18

2015贵州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18

中华考试网  2015-05-22  【

  一、选择题

  1.《后汉书》载:“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  )

  A.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

  B.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

  C.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生活贫困

  D.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由于铸田器,教垦辟,田畴开广,百姓生活才充给,故B项正确;曲辕犁出现于隋唐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选项C、D与材料不符,故C、D项错误。

  2.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

  A.千耦其耘 B.男耕女织

  C.精耕细作 D.自给自足

  答案 C

  解析 中国古代农业拥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目的在于掌握更高农业耕作技术,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符合“精耕细作”的特点,故C项正确。

  3.《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

  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

  答案 C

  解析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小农经济和铁器牛耕在古代中国始终相随,故C项正确;劳动力短缺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典型特点,因果颠倒,故D项错误。

  4.宋人诗云:“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诗中反映了(  )

  A.手工产品质量低下 B.农业生产规模庞大

  C.农民家庭生活闲适 D.农户经营方式多样

  答案 D

  解析 “西门卖丝”可见手工产品质量不一定低下,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故B项错误;由题干“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可见农民家庭生活很忙碌,故C项错误。

  5.郑学檬指出,宋《天圣令》与唐《田令》相比,没有还授田的规定,更无永业、口分之别;并且要求“诸官人、百姓,并不得将田宅舍施及卖易与寺观。违者,钱物及田宅并没官”。这一规定(  )

  A.加强了国家对土地产权的控制力度

  B.制约了商品经济的不断提高

  C.使私人土地所有制得到充分发展

  D.推动了小农经济健康发展

  答案 C

  解析 “没有还授田的规定,更无永业、口分之别”表明国家对土地产权的控制力度在削弱,“诸官人、百姓,并不得将田宅舍施及卖易与寺观。违者,钱物及田宅并没官”实际上也表明政府强调私人的土地产权,故A项错误,C项正确;土地私有和土地买卖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不利于小农经济的健康发展,故B、D项错误。

  6.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答案 A

  解析 宋代时我国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推广到闽粤等地。元代时棉纺织技术进一步发展,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明朝时期棉花的种植进一步扩大,民间麻的种植量大量减少。

  7.北宋时东京开封城内:“倘欲修整屋宇,泥补墙壁……即早辰桥市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南宋时都城临安城内沿街的临时工匠,如补锅、修鞋帽、穿珠子、修刀剪、磨镜等匠人,随时可叫唤,大约有数十种。材料反映宋代的民营手工业(  )

  A.行业分工开始出现

  B.出现以雇佣为特征的个体生产

  C.以官营手工业为主要形态

  D.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

  答案 B

  解析 自从手工业的产生,就存在行业分工,故A项错误;题干中“候人请唤”和“随时可叫唤”说明此时的手工业中出现了雇工,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显示了民营手工业信息,和官营手工业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产品与市场联系的信息”在材料中没有显示,故D项错误。

  8.晋商和徽商是明清时期叱咤在商场上的两大赫赫商帮,他们凭借高人一筹的生意手腕、运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侯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无限。但有学者却对其作了如下评价:(它们)虽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这主要是由于古代商帮(  )

  A.发展规模受到限制 B.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

  C.商业经营观念落后 D.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

  答案 D

  解析 解读题意可知题中没有体现出商帮发展规模的状况,故A项错误;B项与明清的重农抑商政策相符,但题干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C项与商帮经营理念相反,故C项错误;在古代中国商人把经商获得的资本大多购买土地房产,很少用于商业生产,故没有转化为资本,即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与题意相符,故D项正确。

  9.“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

  答案 C

  解析 材料认为封建政策的制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据此结合所学可知C项符合题意。“重农抑商”在封建社会前期主要起积极作用,后期阻碍了社会发展,排除A、B两项;“重农抑商”政策确立于战国时期,D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

  10.雍正二年九月,两广总督奏请广东开矿,世宗批谕:“悯念穷黎起见,谕尔酌量令其开采,盖为一二真实无产之民,许于深山穷符觅微利以糊口资生耳。……若招商开厂,设官征税,传闻远近,以至聚众藏奸,则断不可行。”材料反映了清政府的主要目的是(  )

  A.严格限制民间开矿 B.保证官方开矿垄断权

  C.体恤社会下层百姓 D.防止地方出现变乱

  答案 D

  解析 本题只需理解题干中世宗的意思:从怜悯百姓的角度,地方官可以酌情考虑开矿,但是只局限于少数真正贫穷的百姓,允许他们在深山通过采矿糊口度日。而招商开厂,会造成聚众藏奸,影响社会稳定,所以大规模招商开厂是不行的。故选D项。

  11.下表是我国古代某地的居民职业结构表。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手工工场主和雇主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

  ①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②表明手工业经营方式出现了新变化 ③说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④体现自然经济虽开始解体,但依然处于主导地位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雇佣关系是其主要标志;④是鸦片战争后出现的,故选A。

  12.江浙地区一直是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心,唐宋时期有“东南之田,所种惟稻”,到了明朝中后期“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他种以图利”,甚至出现“郊原四望,遍地皆棉”,还有一些地方因“为稻利薄,庶(甘蔗)利厚,往往有改稻田种庶者”。这种状况的出现造成的深远影响是(  )

  A.重农抑商政策越来越松动

  B.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

  C.促进了民众衣食结构的改变

  D.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

  答案 B

  解析 明朝中后期因种稻利薄,而种植棉、甘蔗等经济作物的历史现象,有利于商业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B项正确;A、C、D项题干无从反映。

12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