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广东高考 >> 广东高考生物模拟题 >> 2016广东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种群和群落

2016广东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种群和群落_第4页

中华考试网  2015-11-11  【

  23.(10分)[2015·湖南长沙模拟]生态学家常常用面包虫进行各种种群生态学实验,它们的卵、幼虫、蛹和成虫都生活在面粉里。如图是两种具有捕食习性的面包虫(甲面包虫:实心点曲线;乙面包虫:空心点曲线)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图1表示甲、乙面包虫生活在装有面粉的容器内;图2表示甲、乙面包虫生活在面粉中放入细玻璃管的容器内。

  (1)由图1可知两种面包虫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在不改变外界环境的情况下________面包虫占优势。在加入细玻璃管的情况下,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已知乙面包虫比甲面包虫小,请猜测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面包虫(□)和乙面包虫()放在一起的时候,不论异种还是同种产下的卵,都会遭到捕食。斜吻棘头虫是一种寄生在这两种面包虫上的原生生物。图3是在没有寄生虫与有寄生虫的状况下,两种面包虫在实验中的表现。

  在有寄生生物的状况下,处于优势地位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面包虫。斜吻棘头虫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_____。

  (3)面粉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可采用________及________。

  (4)综合图1、2、3可知,________对生物间作用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解析:(1)两种面包虫都以面粉为食,结合图1可知两种面包虫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在不改变外界环境的情况下,甲面包虫占优势;加入细玻璃管的情况下,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由于乙面包虫比甲面包虫小,玻璃管能为乙面包虫提供隐蔽场所,使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2)根据图3可以看出,在有寄生生物的状况下,处于优势地位的是乙面包虫;斜吻棘头虫是寄生在两种面包虫上的原生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消费者。(3)面粉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可采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4)综合图1、2、3可知,环境条件对生物间的作用有很大的影响。

  答案:(1)竞争 甲 玻璃管为乙面包虫提供了隐蔽场所(意思对即可) (2)乙 消费者 (3)记名计算法 目测估计法 (4)环境条件

  24.(10分)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_______,身体________,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现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它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若跳虫种群所含能量增长n kJ,则跳虫消耗的酵母菌所储存的能量至少为________kJ。

  解析:(1)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吸虫器B里的湿棉花模拟了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吸虫器D里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3)由于跳虫和甲螨都以酵母菌为食物,所以跳虫和甲螨之间是竞争关系。线虫是以酵母菌为食物的,因此线虫和酵母菌之间是捕食关系。

  答案:(1)较强 微小

  (2)B 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了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 D 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

  (3)竞争 捕食 5n

  25.(10分)[2015·大连一模]某山区于24年前发生过森林火灾,焚毁所有树木。历经长期消长之后,研究人员于近年在该地进行生态调查,得到结果见下表,表内数字为各树种不同树龄(年)的株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四种不同树种在不同树龄的株数分布

  树龄株数树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甲 0 2 5 8 12 20 25 19 14 9 4 乙 21 15 10 7 5 4 2 0 0 0 0 丙 0 0 0 5 7 11 13 10 5 3 2 丁 2 2 3 1 3 3 4 1 3 2 1

  (1)森林火灾过后24年中原地点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演替,该演替过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一定的________能力。

  (2)目前该山区中丙种群增长情况是右图曲线中Ⅰ、Ⅱ、Ⅲ、Ⅳ的________时期。

  (3)若以大树(年龄>5年)的数量作为森林中树种优势度的指标,则目前此森林中最优势的植物是________,在生物群落中,判断一个物种是否为优势种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

  A.物种数量     B.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

  C.物种的体积  D.物种生物量

  (4)此森林四种不同树种种间关系是________,四种不同树种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营养级,它们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________。

  (5)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________。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1)森林火灾后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2)分析图表,丙树种1~6树龄的株数为0,说明该树种生长较早,所以应处于Ⅳ时期。(3)年龄大于5年的树种中,甲的数量最多,是目前的最优势植物。一般判断是否为优势物种的主要依据是该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4)不同树种之间争夺光照、水分和土壤矿物质等,属于竞争关系。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作为营养和能量来源。(5)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样方法,取样时要注意随机取样。

  答案:(1)次生 自我调节

  (2)Ⅳ

  (3)甲 B

  (4)竞争 第一 能量和有机物

  (5)样方法 随机取样

1234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