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复习辅导 >> 语文辅导 >> 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考点聚焦

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考点聚焦

中华考试网  2014-10-20  【

  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

  【考点聚焦】

  近年来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的“考试内容”中都明确要求:“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其中考查阅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能力,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题量为4题,赋分每题3分,共12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文章的内容范围很广,既可能会涉及到天文、地理、生物、物理、化学以及当代最新的高科技知识,也可能涉及到政治、社会、历史、地理、文学、美学等学科的知识。但其阅读目的并不是为了弄清楚这些知识本身,而是借助语文的学习方法和规律,完成阅读理解的任务。

  【高考示例】

  示例一:自然科学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3-26题。

  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早在1983年,生物学家就已经知道了怎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等。用以移植的基因可来自任何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

  转基因作物目前在世界上已种植有1000万公顷左右,种植最多的是棉花、玉米和西红柿等。在实验室试种的还有莴苣、西瓜、稻谷等品种。试验的目的除了增产之外,还在于提高这些品种的抗病毒能力。

  但同时也有专家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险。比如在美国栽种的那种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加快出现一些更难对付的害虫。这类作物的所有分子都分泌出一些微量的“杀虫药”,一种像任何一种农药一样能选择杀死某些害虫的“雾剂”。尤其是那些能抗除莠剂的作物,它们一旦同野生状态下的“表姐妹”杂交之后,那些“表姐妹”也就会因此而成为除莠剂无法除掉的变种了。

  对于这种技术,尽管还有些问题需要继续研究,但这确是人类9000年作物栽培史上一场空前的革命。

  23.根据文意,对“转基因作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因环境影响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化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B.能够产生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等额外基因的作物。

  C.一种利用移植其他生命体基因而形成的新的杂交作物。

  D.移植了其他生命体基因从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24.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新害虫的出现与能抗虫害作物分泌的“雾剂”污染环境有关。

  B.美国的那种基因的玉米和棉花品种是无法对付害虫的。

  C.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促使更不容易杀死的害虫出现。

  D.那种能抗虫害的作物,在抗虫害的同时,又保护了一些害虫。

  25.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所有品种都得到推广种植。

  B.提高作物抗病毒的能力仍然是转基因技术研究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C.更难对付的害虫的加快出现将是转基因作物给环境带来的最大危险。

  D.增产并不是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目的,提高抗病毒能力是研究者最感兴趣的。

  26.对文中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生物学家知道怎样通过转基因技术使作物产生抗除莠剂等特性不过十多年时间。

  B.转基因作物可能给环境带来危险是转基因技术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C.野生植物同抗除莠剂作物杂交之后的变种已经给农业生产带来新问题。

  D.转基因是一种新的生物工程技术,它给作物栽培带来从未有过的根本改革。

  [解析]第23题:答案为D。本题考查对“转基因作物”一词的理解,即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原文第一句说:“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早在1983年,生物学家就已经知道怎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等。”可见构成“转基因”的基本信息是“产生额外特性”和“移植”。A项把“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改为“因环境影响”,显然不当。B项只是援引了原文的例子,没有归纳和概括。C项虽指出了“移植”,却把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变成“杂交作物”。只有D项信息完备,说明正确。

  第24题:答案为C。本题考查对“比如在美国栽种的那种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加快出现一些更难对付的害虫。这类作物的所有分子都分泌出一些微量的‘杀虫药’,一种像任何一种农药一样能选择杀死某些害虫的‘雾剂’”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承上句“但同时也有专家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险”,其中“环境”一词应指的是生态环境。A项中“雾剂”不是“污染环境”而是“影响生态环境”,故不当。B项中“无法对付害虫”而原文中为“更难对付的害虫”,故错误理解。D项中“保护”一词含有主动意味,这里显然不当。只有C项与原文意思一致。

  第25题:答案为B。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中有“目前所有品种都得到推广种植”的表述,而原文第二段中有“在实验室试种的还有莴苣、西瓜、稻谷等品种”的提法,故“所有品种”数量判断错误。C项中“给环境带来的最大危险”不应是“更难对付的害虫的加快出现”,在原文第三段中有“尤其是那些能抗除莠剂的作物”一句,其中“尤其”一词说明“最大危险”主要来自“那些能抗除莠剂的作物”。D项中“增产并不是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目的”一句判断错误,原文第二段中有“试验的目的除了增产之外,还在于提高这些品种的抗病毒能力”有表述,证明增产是研究试验的主要目的。只有B项与原文意思一致。

  第26题:答案为C。C项“野生植物同抗除莠剂作物杂交之后的变种已经给农业生产带来新问题”中“已经”一词不当,原文第三段“它们一旦同野生状态下的“表姐妹”杂交之后”中的“一旦”表示假设,而并非“已经”,故理解不准确。A项与原文第一段中“在1983年” 意思相一致。B项与原文第三段中“但同时也有专家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险” 意思相一致。D项与原文第四段中“但这确是人类9000年作物栽培史上一场空前的革命”意思相一致。

12
纠错评论责编:guomu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book.examw.com

  • 中学英语第一实用阅读阅读精选120篇高考
    ¥31.80
  • ¥32.00
  • ¥39.00
  • 品鉴20年最美满分作文(高考卷)
    ¥29.80
  • ¥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