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复习辅导 >> 历史辅导 >>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_第3页

中华考试网  2012-09-01  【

  4、选官制度

  (1)世官制:西周时期按照宗法血缘关系实行世卿世禄的选官制度。

  (2)察举制:汉朝发展了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其中察举制是主要内容,它是一种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西汉通过这一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依据个人才能和品德。东汉时,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察举主要依据个人在地方上的声望,称为乡举里选。随着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

  (3)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实行。起初家世才能并重;西晋后,注重门第和家世,促进了士族制度的发展。

  (4)科举制:随着士族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原来的选官制度已经无法推行下去,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唐朝加以完善。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①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②人才逐渐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5、古代监察制度:中央设御史,监察百官,历朝沿用,但地方监察制有一些变化。

  (1)秦朝:中央设御史大夫,地方设监御史。

  (2)西汉:汉武帝设13州为监察区,设刺史进行监察,级别不高,可监察诸侯王以及地方高官。

  (3)东汉:刺史监察权进一步加强,并逐步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东汉末年,刺史演变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

  (4)北宋:设通判,负责监督知州,可直接向皇帝报告,公文须经知州和通判联合签署才能生效。

  (5)明朝:地方设提刑按察使司,管地方监察、司法;又增设厂卫特务机构,监视百官与平民。

  6、军事制度(兵制)

  府兵制;募兵制;禁军制;更戍法;保甲法;将兵法;猛安谋克制;八旗制。

  7、少数民族创设的制度:

  均田制、租调制、府兵制、蕃汉分治制、猛安谋克制、行省制、八旗制度。

  8、古代其他重要政治制度

  (1)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一种制度,是在显贵家族圈内进行的。它既是原始公有制在政治上的反映,又是原始社会崩溃的信号。

  (2)世袭制: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世袭制以其鲜明的私有化体现社会的重大进步。

  (3)宗法制:宗法制是一种西周以来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宗法制所形成的宗族制度和特权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

  (4)军功授爵: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规定按军功大小为标准,授以爵位和赐给田宅。在政治上废除了奴隶主贵族享受爵禄的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建立。

  (5)士族制度:士族是由豪强地主发展而来,属于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士族制度形成于魏晋,东晋时充分发展,南朝末年走向衰落,隋唐时消亡。它是以门第的高低为标准选择官吏的,即“做官看门第,通婚分士庶”,是一种腐朽的政治制度。

三、重点问题精讲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基本的政治制度。它包含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制度两层含义。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是指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具体说就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针对地方分权而言,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实质是地主阶级压迫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劳动人民的工具。

  (2)形成并长期维持的原因:①封建经济(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是其经济原因;②主张中央集权、以法治国的法家思想和融合了法道等各家精髓的儒家思想为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思想基础);③中国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是促成制度形成和巩固的重要因素(地理原因);④统治者政策调整,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的需要。

  (3)基本矛盾:①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②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4)发展趋势:①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②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③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④加强对官员的选拔与监督。

1234
纠错评论责编:dengting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