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复习辅导 >> 历史辅导 >>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_第3页

中华考试网  2012-08-27  【

  高考题例答案及解析:

  01.B西域都护是汉宣帝时设立。

  02.B应是强化了皇权。

  03.C糊名法是北宋科举中防舞弊的办法。

  04.B熟悉明朝科举考试的内容。

  05.C史实方面科举制的产生和八股取士的时间都表述错误;评价方面太片面。

  06.D熟悉隋朝以来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明确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07.

  答案要点:

  (结合变法的背景)原因:当时的教育不利于培养人才,舆论不利于变法。

  (结合变法中教育措施的内容思考)特征:注重改革教育内容,培养实用性人才;扩大了选官途径。

  08.

  答案要点:

  (1)(对比明经科和进士科的考查重点)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进士科侧重对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考查,更有利于选拔人才。

  (2)(从选拔方式和范围思考)公开考试,择优录用,考生来源广泛;主要由国王遴选,对象是国王的亲信和随从。

五.新题预测

  01.中国古代官吏选拔标准有一个由世袭—功劳—道德—门第一才学的变化过程。其中实现选择标准由家族世袭到功劳大小的变化的时期是B

  A.西周B.战国C.魏晋D.隋唐

  02.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诏曰“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剌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这说明B

  A.隋朝科举制度正式形成B.隋文帝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C.隋朝科举制度已经较为完善D.隋朝参加科举的官员身份很低

  03.西方学者称科举制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这主要是因为科举制度C

  A.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将读书与做官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C.利用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各级官吏,有利于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

  D.营造了尊师重教、勤奋学习的社会氛围

  04.今天的高考制度借鉴了古代科举制中的D

  ①通过考试选拔人才②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

  ③采用密封卷阅卷的方式④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05.明代后期一位来自苏州的考生,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这位考生可能经历下列哪一事件?B

  A.该生通过乡试后,即获准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

  B.在茶馆里,该生听北京居民议论着官军与倭寇的战事

  C.该生在书肆里见到刚出版的《海国图志》

  D.为了准备法律判例的考试,该生努力背诵《大明律》

  06.史学家钱穆评价科举制“乃一种直接的民权,乃一种由社会直接参加政府之权”。这句话说明科举制的意义在于C

  A.削弱了中央集权B.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C.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D.使“学而优则仕”由理想变为现实

123
纠错评论责编:dengting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