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全国高考语文模拟题 >>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同步训练:《鉴赏小说的形象》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同步训练:《鉴赏小说的形象》_第5页

中华考试网  2015-01-18  【

  【解析】选AD。B.老妇人是个诈骗惯犯,习惯于黑吃黑,不是所谓的反诈骗专家,而且事件也称不上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而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C.萨莎是被老妇人茶水中的药剂所迷倒,不是自己放心入睡。E.“偷盗的主要原因是物价飞涨”无中生有,因果关系不当。

  2.【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分析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把握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细节描写等。

  【答案】“老妇人”是一个靠诈骗为生的惯犯。她善于伪装,警惕性强,心思缜密,专挑偷盗诈骗者下手,善于揣摩别人心理,经验丰富,手法熟练。如“你喜欢猫吗? 呃、呃……刚才你说你叫什么来着?”“颤巍巍”等语言、动作的描写表明老妇人善于伪装;而“飞快地摘下三根金项链、一对厚实的金耳环……”“她动作如此熟练,令人瞠目结舌”等描写说明她经验丰富,手法熟练;从“十分小心地把茶壶……东西都倒进瓶里,把每件茶具都用事前准备好的布袋套好”,可见其警惕性强, 心思缜密;而她挑选这类骗子作为施骗对象,看准其不敢报案,表现出她善于揣摩人的心理。

  3.【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文本表现手法把握的能力,主要是考查描写手法及作用。解答时要分清是什么描写手法,然后答出描写手法的作用。

  【答案】①语言描写:如“‘我喜欢猫,你养猫了吗?’她飞快地回答。”“莫蒂菲夫人,没什么事吧?”这表现了萨莎的见风使舵和善于察言观色。

  ②神态描写:“表面上却装出十分尊敬的样子,欠着身子饶有兴趣地倾听着老妇人说话”表现出萨莎伪装的谦恭及内心的虚伪。“她一边品茶,一边微笑”表现了萨莎自认为即将得手时内心的自鸣得意。

  ③动作描写:说话的“同时扫了一眼这套公寓”“眼睛却一个劲地在房间里扫来扫去”流露出她的诈骗盗窃的本能反应。“灵巧地迎上茶杯,让茶壶里的茶水恰到好处地倒入她的杯中”体现她迎合别人时故作乖巧。“萨莎靠在长沙发上闭上眼睛”体现其放松警惕,自以为胜利在望,洋洋自得。

  ④心理描写:“去卫生间了,萨莎自言自语地嘀咕着”表现她对即将来临的财运非常开心的状态。“这些老家伙们从来都懒得查看证明、介绍信什么的,这绝对有机可乘”表现出萨莎对自己的骗术十分有信心,并且为此而沾沾自喜。(四点任选三点,言之成理即可)

  4.【解析】本题是探究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答案不求唯一,但要言之有理。解答时要认真分析文章,在把握文章主题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分析,阐发自己的观点态度。

  【答案】菜鸟即初学者,新手,生手。指刚进入某些圈子,对某些事物操作不熟悉,能力不高的人。(大意正确即可)

  (示例1)“完美的猎物”合适:“猎物”直接体现小说的主题,点明是一起诈骗事件;有利于情节的展开,老妇人和萨莎都把对方当成了自己的诈骗对象即猎物,并且对他们而言都是最“完美”的那一种;题目与文章的首尾照应,圆和如一,突出了中心。所以,原题目合适。

  (示例2)“菜鸟”合适:题目新颖,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有利于凸显主题,老妇人和萨莎都认定对方是菜鸟,围绕这个中心,巧妙斗智,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老妇人成为了最终的胜者;“菜鸟”一词贯穿始终,是全文的线索。因此,以“菜鸟”为题是合适的。(自圆其说即可,要求扣住文章主题)

  5.【解析】选AD。本题以客观题形式考查对小说内容、行文特点的理解与分析。B项,“鸽子成了揭示主题的象征物”有误;C项,“写出了张秉墨医术的高超”有误;E项,“故事情节简单有趣”有误,而应是“跳转自如”。

  6.【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答题时,要从内容、结构和表达效果三个方面来作答。

  【答案】(1)勾画出一个制墨技艺高超、识文断字的传奇人物形象;(2)为后文即将发生的悲壮而又荡气回肠的故事作铺垫;(3)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7.【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概括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要从文本中找出体现人物形象特点的相关情节,答题时,要从语言、行为、细节等方面结合文本内容对性格特点进行分析概括。

  【答案】(1)擅长制墨,技艺高超。小说一开始就写其制墨手法娴熟,后又写其将炸药嵌入墨条中。(2)机智勇敢,巧于同敌人周旋。为取得佐滕信任,先送鸽子吃,后又为之治病,得以接近鬼子。(3)刚烈正直,牢记家仇,有民族气节。对于父亲的被杀,他发誓报仇,最后配合我军里应外合消灭了鬼子。

  8.【解析】本题考查结合主题、内容、情节等探究小说结构。小说结尾的作用往往是画龙点睛,引人联想,升华全篇,深化主题等等,答题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同时要结合文本来进行探究。

  【答案】(示例1)画龙点睛。(1)鸽群悲鸣盘桓于张家院子的上空渲染了令人悲痛的气氛,揭示出人们对英雄就义的沉痛之情;(2)翻译跟战士手抬石碑大的写有“墨烟张”的方条墨,与前文照应,又回扣了文章的题目,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3)此结尾设计巧妙,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示例2)画蛇添足。(1)鸽子在文中一再出现,最后还要写鸽群悲鸣使结尾缺乏亮色,不能带给人们以希望。(2)仪仗队中抬方条墨的情节,使小说过于直露,结尾处应含蓄蕴藉,耐人寻味。(3)小说倒数第二段已经写到张秉墨炸死了佐滕和敌军壮烈牺牲,故事情节相对完整,主题已暗含于整篇小说中。

12345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