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北京高考 >> 北京高考生物模拟题 >> 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专项检测:《生物技术实践》

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专项检测:《生物技术实践》_第4页

中华考试网  2014-12-10  【

  14.(11分)(2014·江苏,30)为了获得β-胡萝卜素产品,某小组开展了产β-胡萝卜素酵母的筛选与色素提取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用的培养皿常用的两种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为了减少灭菌后器皿被污染,灭菌前应该____________。

  (2)为了筛选出酵母菌,培养基中添加了青霉素,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右图是灭菌锅及其局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乙、丙指示的依次是________。 (填序号)

  ①安全阀、放气阀、压力表

  ②放气阀、安全阀、压力表

  ③安全阀、放气阀、温度表

  ④放气阀、安全阀、温度表

  (4)为了将分离到的菌株纯化,挑取了菌落在3块相同平板上划线,结果其中一块平板的各划线区均未见菌生长,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增加β-胡萝卜素提取量,在研磨酵母细胞时,添加石英砂的目的是___________;研磨时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添加CaCO3,理由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用牛皮纸(报纸)包扎器皿

  (2)抑制细菌(放线菌)生长

  (3)①

  (4)接种环温度过高,菌被杀死

  (5)有助于研磨充分 不需要 β-胡萝卜素较耐酸

  [解析] (1)对玻璃器皿常用的灭菌方法是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湿热灭菌)法;用牛皮纸包扎玻璃器皿可有效防止灭菌后的物品被环境中杂菌污染。

  (2)青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通过抑制肽聚糖的形成而抑制细胞壁的形成从而抑制细菌(放线菌)的繁殖、生长。酵母菌是真菌,其细胞壁的成分是几丁质,添加青霉素的培养基对酵母菌的繁殖没有影响,从而筛选出酵母菌。

  (3)图示中的甲为安全阀,乙为放气阀,丙为气压表。

  (4)在将分离得到的菌株纯化,一般采用划线法和涂布平板法,在应用划线法取菌种时,应先将接种环灼烧灭菌,冷却后再提取菌种,否则会因接种环温度过高而将菌种杀死,使实验失败。

  (5)在提取胡萝卜素是,研磨时添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细胞研磨充分,胡萝卜素充分释放;研磨时,不需要添加CaCO3,因为β一胡萝卜素较耐酸性环境,不需要加入CaCO3来保护胡萝卜素结构不被破坏。

  15.(10分)(2014·海南,30)已知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与泡制时间有关。为了测定不同泡制天数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材料、试剂及用具包括:刻度移液管、比色管、不同浓度的亚硝酸钠标准溶液、亚硝酸盐的显色剂、不同泡制天数的泡菜滤液等。

  回答相关问题:

  (1)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

  ①标准管的制备:用________和显色剂制成颜色深浅不同的系列标准管。

  ②样品管的制备:用刻度移液管分别吸取一定量的________,加到不同的比色管中,然后在各个比色管中加入等量的显色剂进行显色,得到样品管。

  ③将每个________分别与系列标准管进行比较,找出与样品管颜色深浅________的标准管,该管中亚硝酸钠含量即代表样品管中亚硝酸盐含量,记录各样品管亚硝酸盐的含量。

  (2)下图表示的是泡菜中________趋势。

  (3)泡菜制作过程中产酸的细菌主要是________(填“醋酸杆菌”或“乳酸菌”)。

  [答案] (1)①亚硝酸钠标准溶液

  ②不同泡制天数的泡菜滤液

  ③样品管 最相近(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亚硝酸盐含量随泡制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乳酸菌

  [解析] (1)亚硝酸盐可与显色剂发生颜色反应,根据颜色的深浅可确定亚硝酸盐的含量多少。用不同浓度的亚硝酸钠标准溶液与显色剂可制成颜色深浅不同的系列标准管,不同颜色深浅对应的亚硝酸钠浓度是已知的;用不同泡制天数的泡菜滤液与显色剂反应,制备一系列的样品管,将样品管的颜色与标准管进行颜色比对,找到与样品管颜色深浅最接近的标准管,所对应的亚硝酸钠浓度即可代表样品管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2)图示曲线横轴为时间,纵轴为亚硝酸盐含量,该曲线表示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变化趋势。

  (3)泡菜制作的原理是乳酸发酵,产酸的细菌主要是乳酸菌。

  16.(11分)(2014·新课标Ⅰ,39)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________分解成________。

  (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________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________。

  (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

  酵母膏 无机盐 淀粉 纤维

  素粉 琼脂 CR溶液 水 培养基甲 + + + + - + + 培养基乙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乙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纤维二糖 葡萄糖 (2)红 透明圈

  (3)不能 液体培养基不能用于分离单菌落 不能 培养基中没有纤维素,不会形成CR-纤维素红色复合物,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其为纤维素分解菌。

  [解析] (1)纤维素是一种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分解纤维素的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X酶、C1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2)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3)根据有无琼脂成分,可推知,培养基甲为液体培养基,培养基乙为固体培养基;纤维素分解菌分离和鉴别要用固体培养基,培养基甲不符合要求;培养基乙不含纤维素粉,不能形成特定的红色复合物,乙培养基不符合要求。

12345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