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住院医师 >> 模拟试题 >> 2018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麻醉学试题(十)

2018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麻醉学试题(十)_第4页

来源:中华考试网   2018-01-11  【

  四、简答题

  1、 为什么要进行麻醉前检诊?

  麻醉手术前,通过复习病历及检视病人,了解主要病理生理问题及具体病情特点,对病人全省情况,各器官、系统功能状态,术前准备情况,以及麻醉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危险性等做出客观的评估,为制定合理的麻醉计划提供依据。

  2、 简述复合麻醉的优点及用药原则。

  2、 复合麻醉可充分利用各种麻醉药物和麻醉技术的优点,减少每种药物的剂量和副作用,最大限度地维持生理功能的稳定,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和可控性,更好地满足手术需要,提供完善的术后镇痛。其应用原则为:A 合理选择药药;B 优化复合用药 C 准确判断麻醉深度 ;D 加强麻醉期间的管理;E 坚持个体化的原则

  3、 简述术中发生喉痉挛和支气管痉挛的原因、表现及处理

  3、 原因: 正常情况下声门闭合反射是使声门关闭,以防异物或分泌物吸入气道。喉痉挛则是因支配咽部的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使咽部应激性增高,致使声门关闭活动增强。硫喷妥钠是引起喉痉挛的常用全麻药。喉痉挛多发生于全麻I~II期麻醉深度,其诱发原因是低氧血症、高二氧化碳血症、口咽部分泌物与反流胃内容刺激咽喉部,口咽通气道、直接喉镜、气管插管操作等直接刺激喉部均可诱发喉痉挛,浅麻醉下进行手术操作如扩张肛门括约肌等均可引起反射性喉痉挛。表现:轻度喉痉挛仅吸气时呈现喉鸣,中度喉痉挛吸气和呼气都出现喉鸣音,重度喉痉挛声门紧闭气道完全阻塞。处理:轻度喉痉挛在去除局部刺激后会自行缓解,中度者需用面罩加压吸氧治疗,重度者可用粗静脉输液针行环甲膜穿刺吸氧,或静注琥珀胆碱迅速解除痉挛,然后加夺吸氧或立即行气管插管进行人工通气

  4、 单肺通气(包括两侧肺分别通气)的操作注意事项有哪些?

  4、 (1)尽量缩短单肺通气的时间,争取在手术侧肺大血管结扎后开始使用单肺通气;(2)成人单肺通气的潮气量一般就在8~10ml/Kg以上。(3)单肺通气时常规监测PaO2、PaCO2,密切注意有无低氧血症的体征。(4)查找术中低氧血症的原因,如单肺通气时的潮气量,吸气压力、呼吸频率、吸氧浓度等均已符合要求,仍存在低氧血症,应检查是否操作不当或麻醉设备故障等因素并及时纠正,如找不出低氧血症的原因,可采用多种不同模式的两肺分别通气法加以改善。(5)单通气时,非通气侧肺因肺血管氧分压急剧下降,发生“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PV),可能是一种“自我调节机制”。使该侧肺血流减少,可减轻该侧静脉性掺杂血,降低动脉血氧分压的不良作用,从而减轻该侧肺缺氧的危险。(6)只要有充分的通气量,一般可把CO2排出,保持PaCO2 正常或偏低水平,如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增高,应找出原因,采取加大通气等方法,予以纠正。

  5、胆心反射的预防和处理

  5、(1)、术前应给予足量的抗胆碱药如阿托品;(2)、立即停止对胆道系统的牵拉;心率减慢者,可给予适量阿托品;血压下降者,可给予适量升压药;(3)、若在全麻下完成手术,立即加深麻醉;(4)、若在硬膜外麻醉下完成手术,术中可辅以适量全麻醉药如杜非,氟芬合剂等;(5)术中可给予腹腔神经丛阻滞

  6、判断全身麻醉深度的临床体征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答:全身麻醉应该达到使病人意识消失、镇痛良好、肌松驰适度、将应激反应控制在适当水平、内环境相对稳定等要求,以满足手术需要和维护病人安全。因此全麻深度的监测应包括三个方面:意识水平的监测、肌松监测和应激反应的监测。这三个方面的可以通过一些临床体征来判断,如呼吸频率、幅度;肌张力的改变、循环的变化、眼征的改变以及自主神经反射活动等。如氯胺酮全麻病人在麻醉后病人安静入睡,呼吸血压平稳。手术开始时,病人出现体动,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以及流泪等,说明病人麻醉偏浅,此时应适当加深麻醉。而在病人意识消失且使用肌松药的情况下,循环情况和神经反射是判断麻醉深浅的主要依据。

  7、全身麻醉病人发生喉痉挛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如何预防和处理?

  答:全麻病人发生喉痉挛的主要原因有:A麻醉药物:如硫妥静脉麻醉时,病人交感神经受抑,副交感神经张加相对亢进,咽喉部敏感性增强。B麻醉操作:窥喉及气管插管、口咽部吸痰等;C手术操作:浅麻醉下进行手术操作如扩肛、剥离骨膜、牵拉肠系膜、胆囊等。

  预防:使用硫妥前使用足量的抗胆碱类药物。进行麻醉操作和手术操作时麻醉深度要足够。

  处理:轻度在去 除局部刺激后会自行缓解,中度需用面罩加压吸氧治疗,重度可用粗静脉输液针行环甲膜穿刺吸氧,或静注琥珀胆碱迅速解除痉挛,然后加压吸氧或立即行气管插管进行人工通气。

  8、理想的肌松药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理想的肌松药应该是:A起效快的非去极休肌松药B没有组胺释放作用和心血管不良反应C肌松易用拮抗药逆转D有稳定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即使在肝、肾疾病时也不受影响。

  9、一颅内肿瘤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突然出现颅内压增高,请简述其处理方法。

  答:A限制液体入量;B使用利尿剂(根据情况选用渗透性和袢利尿剂)C应用皮质激素;D过度通气并使用肌松药进行机械通气,以减少机械通气阻力。E使用脑血管收缩药如硫妥、利多卡因;F其它方法。

  10、简述单肺通气期间低氧血症的处理。

  答:A如麻醉用了氧化亚氮,应即停止使用;B检查有无操作不当、导管位置正确、麻醉机有无故障、血流动力学状态是否稳定等,作相应的纠正,并对支气管内进行吸引,清除分泌物;C:如经以上处理仍无改善,可酌用以下措施:(1)纯氧吸入(2)立即双肺通气(3)增加通气量和呼吸频率(4)双肺不同方式的通气。

  11、 简述局麻药中毒的临床表现及防治原则

  11、局麻药中毒反应临床表现:中枢神经系统:早期精神症状,眩晕、多语、烦燥不安、嗜睡、动作不协调、眼球震颤;中期常有恶心呕吐、头痛、视物模糊、颜面肌肉抽搐;晚期病人全身肌肉痉挛抽搐。循环系统:早期面色潮红,血压升高,脉搏快,脉压变窄,随之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心律失常,严重者心力衰竭或心跳停止。呼吸系统: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或呼吸抑制,惊厥时有紫绀,严重者呼吸停止和窒息。

  防治:A一次用量不超过局麻药数量,对小儿、体弱、肝、肾功能差者均减量;B局麻药宜采用较低的有效浓度,对血管丰富区,头、面、颈、粘膜、炎性充血区、局麻药一次最大剂量应减量;C、麻醉前用药:巴比妥类药、安定类药均对局麻药中毒有预防作用;D麻醉操作时应缌,注药前必须回抽,防止误入血管。

  处理:A立即停止用药B早期吸氧、补液,维持呼吸循环稳定。用安定5~10mg肌肉或静脉注射。C抽搐、惊厥者可用安定或2.5%硫喷妥钠3~5ml缓慢静脉注射,效果不佳者,可注琥珀胆碱,气管内插管控制呼吸;D有呼吸抑制或停止 、严重低血压、心律失常或心中不骤停者,应约予包括控制呼吸、升压药、输血输液、心肺脑复苏处理等。

  12、 简述麻醉期间高血压的原因及防治

  12、麻醉期间高血压是指血压升高超过麻醉前的20%或血压升高达160/95mmHg以上。血压升高超过麻醉前30mmHg。常见的原因有:

  A 麻醉因素 气管插管操作,某些麻醉药作用如氯胺酮及羟丁酸钠,缺氧及二氧化碳蓄积早期;B 手术因素 颅内手术时牵拉额叶或刺激第V、IX、X脑神经,可引起血压升高。脾切除术时挤压脾,因循环容量剧增,可使血压明显升高。嗜铬细胞瘤手术术中探查肿瘤时,血压可立即迅速升高达危险水平;C 病情因素 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等病人,麻醉后常出现难以控制的血压升高,即使处理及时,也难免因急性心衰或肺水肿死亡。此外术前精神极度紧张的病人血压可极度升高,其中少数病 在进入手术室前便可因脑出血或心衰死亡

  处理:为防止各种原因造成的高血压,对采用全麻病人,术前访视应耐心作好思想工作,消除病人紧张情绪,并针对病人的情况给足量术前用药。对嗜铬细胞瘤及甲亢病人,手术医师必须按常规进行术前准备。为预防诱导插管过程的高血压,麻醉深度应适当,如能配合咽喉、气管表面麻醉或给一定量α和β受体阻滞剂,效果尤佳。在麻醉全程,应避免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严格控制输血输液量。为消除颅脑手术所致的高血压,可给予较大量氟哌利多;为消除颈以下部位手术所致的应激性高血压,可复合硬膜外阻滞,尤其适合于嗜铬细胞瘤手术的病人。

  麻醉期间血压一旦明显升高,如为麻醉过浅,应加深麻醉;如为明显应激反应,可根据情况给予α和β受体阻滞剂或血管平滑肌松驰降低血压。如为缺氧及二氧化碳蓄积性高血压,应于加大通气量的同时提高吸入气体的氧浓度。

  13、 简述氯胺酮麻醉的并发症。

  13、血压升高;短暂的意识混乱和行为异常;呼吸抑制;颅内压增高;情绪激动和恶梦;恶心呕吐;复视或暂失明;喉痉挛和呼吸道醒梗阻;用于硬膜外麻醉的辅助或其他交感神经受到广泛抑制的病人时,常用剂有时可致血压剧降或心脏停搏。

纠错评论责编:zhenzi
考试题库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