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招警考试 >> 笔试题库 >> 模拟试题 >> 招警考试《行测》模考题及答案2017.04.13

招警考试《行测》模考题及答案(2017.04.13)_第2页

中华考试网    2017-04-13   【

  1.解析:B。 第一空前已有“最富”一词,与A选项“丰富性”语义重复,排除;第二空D选项“沉潜”一般修饰的对象是人,而题中是用来修饰“食物原材料”的,不合适;第三空C选项“回馈”有回赠、回报的意思,而题中语境强调的是自然的赠给。

  2.解析:A。 后两句话是对第一空的解释说明,从“两千年前”到“今天”是发生变化的,所以D选项的“稳定”是不正确的,排除;第二空根据语境是填一个可以说明“南北地域不一样,主食也不一样”的词语,而“背道而驰”和“南辕北辙”强调的不是内容上的不一致,排除。

  3.解析:D。 第一个空根据顿号可知,应填一个词义与“互相制约”有关的词语,排除“非此即彼”和“针锋相对”;第二个空A选项的“匠心独运”是指独特的艺术构思,与语境不符,故答案为D。

  4.解析:A。 首先C选项“游刃有余”不作定语,排除;D选项“超凡脱俗”形容的是学识修养,排除;第二空,“眷顾”侧重于“顾”,指关注,照顾;“眷恋”侧重于“恋”,指依恋,更符合语境。

  5.解析:根据语境,“一成不变”显然不恰当,“生搬硬套”含贬义,排除;“因势利导”指顺着事情的趋势,加以引导;“因地制宜”指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办法,更符合题意。

  6.解析:B。文段首句提出了该调研报告的结果,后面都是围绕首句展开具体论述的。总分结构,重点在总句。C.D两项是非重点内容,A选项范围太大,没有就着材料论述,排除。

  7.解析:A。文段首句指出环保法实施,一个反问句指出存在暴力抗法的问题,最后退出法制必须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因此法制的真正加强是作者强调的内容。

  8.解析:D。每一句话都是说明了相关旅游部门为了社会监督体系的完善做出了一系列步骤方法。“旅游部门”和“社会监督”是文段的主题词,D选项概括最全面。

  9.解析:B。总分结构。

  10.解析:C。 D选项具有迷惑性。文段强调的是主食的格局,而非农业的布局,农业布局是主食格局形成原因。

  热点推荐:>>2017招警热点资讯_综合指导_模拟试题专题(1.20) 2017招警考试专题(1.19)

点击查看>>>>2017招警考试(人民警察职位)专业科目考试大纲
点击查看>>>>2017年招警《公共科目考试》考试大纲专题
点击查看>>>>2017招警考试资讯_模考试题_辅导练习专题(1.1-5)
点击查看>>>>2017招警考试热点新闻_试题训练汇总专题(1.6-10)
点击查看>>>>2017招警考试热点_资讯_培训汇总专题(1.11-17)
点击查看>>>>招警考试新闻资讯_时政热点_每日一练专题(2017.1.18)

  热点推荐:>>2017年招警各地考试大纲指南 2017年全国各地招警考试公告简章专题汇总

12
纠错评论责编:chenzhu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book.examw.com

  • ¥38.00
  • 中公2018人民警察录用考试专用教材:申论
    ¥37.00
  • 2017人民警察公安机关执法资格公安专业知识科目教材真题试卷
    ¥78.00
  • 2017国家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公安基础知识教材历年真题试卷核心考点3本
    ¥100.00
  • 中公最新版2015人民警察录用考试专用教材公安基础知识
    ¥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