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招警考试 >> 笔试题库 >> 模拟试题 >> 招警考试行测每日一练(2016.05.19)

招警考试行测每日一练(2016.05.19)_第2页

中华考试网    2016-05-19   【

  参考答案:

  1.【答案】D。解析:文段主要说的是:罗盘针的使用为远洋航行创造了条件,而新航路的开辟又刺激了欧洲工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成长壮大。由此可见,文段想表达的是罗盘针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故答案为D。其他三项都只是文段的部分内容。

  2.【答案】D。解析:文段一开始就表明了观点:中国历史上盛世的出现与法制的相对健全是分不开的。接着后文对这一观点进行了详细阐述。故D项是对文意的正确理解。A、C两项只是文段的部分内容。B项“法制促成盛世。这是一条必然规律”在文段中没有体现,文段只说“法制是推动盛世出现的条件”,不一定就能促成盛世。故本题答案为D。

  3.【答案】B。解析:文段共三句话:首句讲宗教是一种自然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的虚幻和歪曲的反映,次句讲宗教最初源于人们对自然的认识的局限,尾句讲道界性宗教的形成有其阶级根源。综合起来即B项“描述了宗教产生的认识根源和阶级根源”。

  4.【答案】D。解析:本题可采取排除法。A项“对执行死刑的目的”甲乙两人的理解是相同的,都认为是对十恶不赦的罪犯的惩罚以及对恶性刑事案件的发生震慑,排除;B项“产生恶性刑事案件的原因”在对话中没有提及,排除C项根据“至少是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一般的公民往往以为只有死刑才是严厉的”可知甲乙两人对是否大多数人都接受死刑的理解是一致的,排除C。故本题答案为D。

  5.【答案】A。解析:文段由文学批评中的“知人论世”引出接受美学的“视野融合”原则,最后得出结论:“讨论作品的接受就不能不牵涉到时事变迁”,可知,A项的“必须考虑读者所处的时代因素”与此相符。D项说的是“知人论世”。B、C项表述无中生有,均可排除。本题答案为A。

  6.【答案】C。解析:文段首句强调“更有一万个理由要求这个职业不能踩踏底线”,接着又说“弃守底线,不管是……还是……,将一切推责给外在的环境,都是对职业伦理的戕害”。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的是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找任何借口和理由去践踏职业道德底线,故C项正确。

  7.【答案】C。解析:由“但”可知,题干句子为转折句,转折前后分句意思相反或相对,所以“未来”应与“短期”相对,A项“马上、立刻”与B项“不久的将来”都与“短期”意思相近,故不是对文中“未来”的准确理解,排除A、B。题干句子是对经济前景的一种预估,“很久以后”的表述太笼统宽泛,不具备实际意义,且与句中“短期……的趋势”相对应,“未来”更适合理解为“长期趋势”,即答案选C。

  8.【答案】B。解析:“信息网络”在文段中多次出现,可知文段论述的中心应为“信息网络”,排除与此无关的A,D两项。文段先交代背景,指出计算机性能明显提高,后指出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结合逐渐形成信息网络,最后再强调信息网络的形成是电脑和通信发展日益结合的结果。故文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形成信息网络。答案为B。

  9.【答案】C。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城市种树虽说是共识,但种什么树却大有讲究。接着以穿衣为喻来说明。通过“有钱人”、“钱少的人”、“穷人”、“做衣服的人”、“大户人家的奴仆”、“大酒店的侍应生”对穿衣的不同选择来说明城市种树不应讲面子,不应搞形式主义、政绩工程,而要提倡求实务实的精神。故选C。

  10.【答案】D。解析:文段首先提出对“五一黄金周”存废的争议,接着分析其被废是一种利弊权衡的结果,最后指出如果没有必须具备的民意征求程序,而直接恢复“五一黄金周”的决定的不恰当性。故文段意在说明的是恢复“五一黄金周”.必须具备民意征求程序。答案选D。

  小编推荐2016年各地区招警考试时间 2016招警考试科目内容 2016年招警各地考试大纲指南 2016招警考试报考完全时间 2016年招警考试报考方式

12
纠错评论责编:chenzhu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