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自学考试 >> 笔讲串讲 >> 医学类 >> 心理治疗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2014年江苏自考心理治疗重点笔记:第三章行为治疗

来源:考试网 [ 2014年9月24日 ] 【大 中 小】

  第三章 行为治疗

  1、行为治疗理论渊源主要来自4个方面:

  ①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又称为应答条件反射论;

  ② 斯金纳和桑代克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阐明“奖励性”或“惩罚性”操作条件对行为的塑造;

  ③ 华生及班杜拉的学习理论,前者认为任何行为都是可以习得或弃掉得,后者强调社会性学习对行为得影响;

  ④ 詹尼特的再教育论,认为病态行为可通过教育改变或改造。

  2、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应答性条件反射论、操作性条件反射论、认知行为矫正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

  答:行为治疗:从一开始就植根于实验的发现之中,以实验心理学及行为学派的理论和观点为基础,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行为注意的学习原理,即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和模仿学习原理。

  (1)经典条件反射:

  消退:这种条件性的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渐渐消失的现象叫消退。

  某种特定刺激的条件反射行程后,另外一些类似的刺激,也会诱发出同样的条件反射,新刺激越近似于原刺激,条件反射被诱发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一现象称为泛化。

  (2)操作条件反射:

  斯金纳提出了有名的“强化原理”。强化是指行为被紧随其出现的直接结果加强的过程。

  斯金纳区别了两种强化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性强化:指增加正面的奖励、报酬、赞扬或感谢等作为行为矫正的一种手段,又称为正强化。

  负性强化:指以减少(负性)反面的惩罚、剥夺、批评等作为行为矫正的一种手段,又称为负强化。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模仿学习(又叫观察学习)是指个体通过他人的行为而习得复杂行为的过程。

  替代反应:是指个体受到示范者行为的暗示而表现出一种与示范者相似的反应。

首页 1 2 3 尾页
责编:duan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