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医学类 >> 护理管理学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考《护理管理学》章节试题及答案:第6章_第2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4月23日]  【
 

三、是非题:

答题说明:请在表述正确的句子前面的括号内用√表示,错误的用×表示。

( × )1、激励的起点是人的动机。

( × )2、公平性原则是激励的内在要求。

( √ )3、激励的合理性原则包括了适度和公平两个要求。

( √ )4、激励要求遵循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 × )5、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中阐明,每个人拥有三种需要:权力的需要、情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 × )6、在双因素理论中,护士的工资属于激励因素。

( √ )7、激励过程可以解释为一个从不满意到没有不满意的连续性过程。

( × )8、激励过程可以解释为一个从不满意到满意的连续性过程。

( √ )9、激励过程可以解释为一个从没有满意到满意的连续性过程。

( × )10、在强化理论中,负强化和惩罚本质上是一致。 

四、填空题:

 1、需要 是激励的起点和基础。

 2、激励的基本模式为需要----动机----行为----目标----需要被满足,并通过反馈构成循环。

 3、激励的原则有引导性原则,按需激励原则,合理性原则,时效性原则,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4、激励的合理性原则包括了 激励要适度激励要公平 两个方面。                         

 5、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中阐明,每个人拥有三种需要:权力的需要情谊的需要 和成就的需要。

 6、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的两个因素指的是 保健因素激励因素 。                     

 7、归因理论中,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分别是能力、努力任务难度机遇

8、行为改造型理论包括了 强化理论归因理论

 9、强化指能使 个体操作性反应频率增加 的一切刺激。

 10、所谓归因,指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 因果解释推论 。 

五、名词解释:

 1、激励:是指利用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发人的内在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从护理管理的角度来理解,激励就是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以提高其工作绩效。                   

 2、双因素理论中保健因素:又称为维持因素,属于外在因素,能维持职工安心工作,是导致员工不满意存在或不存在的原因。如职工的工资水平、福利待遇、组织管理制度、工作环境等。   

 3、双因素理论中激励因素:属于内在因素,注重工作本身对职工的意义,有利于激励职工的进取心,主要与员工满意存在或不存在有关。如工作上的成就感、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工作表现机会和工作带来的愉悦等。

 4、强化:指采用有规律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出组织所需要的行为并使之固化的过程。                  

 5、正强化:是对某种行为给予肯定和奖励,使这个行为得到巩固、保持和加强的过程。

 6、负强化:对出现的某一良好行为,可以避免不良的刺激(即负强化物),而使该良好行为出现的频率增加的过程,是好行为导致不良刺激消失的过程。

 7、惩罚:对某一坏行为给予否定和不良刺激,使之不断地减弱或消退,是坏行为导致不良刺激出现的过程。

 8、消退:指在某一行为出现后,不给予任何形式的反馈,久而久之这种行为被判定无价值而导致此行为出现的频率降低。

 9、归因:归因是指观察者为了预测和评价人们的行为并对环境和行为加以控制,而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