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医学类 >> 温病学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2018自考温病学模拟试题(11)_第3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12月21日]  【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为秋燥病初期的治疗大法。秋燥初起必先犯肺,治宜清宣肺燥,以肺主气而居上焦,治肺即是治气,故曰“上燥治气”

  2为秋燥中期的治疗大法 。秋燥中期病多在中焦胃,此时燥热之邪损伤胃肠津液,治宜甘寒濡润之品,以滋养胃津,故曰“中燥増液”

  3为秋燥末期的治疗大法。时燥热之邪多损伤下焦肝肾之阴,治用甘寒,咸寒之品滋补肝肾之阴,即补益精血

  4指秋季外感时令之气。

  5指体内精血津液干枯之症

  二填空题

  1喻嘉言 《秋燥论》

  2.诸涩枯涸 干劲皴揭

  3.燥胜则干 燥者濡之

  4体内津血干枯之证 系秋季外感时令之气而致

  5凉润或清润 温润

  6肺卫见症 口 鼻 咽 唇等津液干燥

  7肺津 胃液 肝血肾阴

  8上燥治气 中燥増液

  9辛凉 甘凉 柔润 苦燥

  10肺 肺

  三选择题

  四 鉴别题

  1.温燥和凉燥均是发生于秋天的外感疾病,其病变和表现有不少相似地方。他们的主要区别在于

  感邪不同。温燥感受的是热病邪,属温邪之一;凉燥感受的是凉燥病邪,近于风寒。

  证候有异。温燥初起,除津伤失润的燥象外,并表现有似风温初起,邪在肺卫的表热证候;凉燥初起,则除津伤失润的燥象外,并表现有似风寒在表的表寒证。

  治疗有别。温燥治宜凉润为主。初起,邪在肺卫,则宜辛凉甘润,代表方如桑杏汤;;凉燥治宜温润为主,初起,邪在肺表,则应辛开温润,代表方如杏苏散加减。

  2桑杏汤为辛凉甘润,轻透肺卫之剂;清燥就肺汤为清肺润燥养阴之剂。两者都有宣肺止咳,养阴润燥之功。

  前者用于邪在肺卫,以肺卫表热证为主兼津液干燥,病邪浅,病情轻,证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口渴,舌红苔白,脉浮数。后者为邪在气分,肺经燥热化火,耗伤阴液,病较前者为重,证见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齿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苔薄白而燥或薄黄干燥。舌边尖红

  五 问答题

  1秋燥初起,邪在肺卫,临床表现既有肺卫表证,又有津液干燥见症,如咽干,鼻干,咳嗽少痰,皮肤干燥等;本病变重心在肺,病情较轻,传变较少,以伤肺胃之阴者多,较少传下焦。

  2秋燥的病因是感受秋令燥邪。秋季气候有偏热,偏凉之不同,俞根初说:“秋深初凉,西风肃杀,感之者多病风燥,此属燥凉,较严冬风寒为轻。若久晴无雨,轻阳以曝,感之者多病温燥,此属燥热,较暮春风温为重”由此可见,燥邪有凉燥、温燥之分,以致病类型亦有凉燥,温燥之别。温病学所论的秋燥为燥热病邪所致之温燥。

  3秋燥的病机,以津液干燥贯穿始终。初起邪在肺卫,临床表现与风温肺卫证相似,但又见津液干燥证。肺卫邪气不解,燥热入里化火,津液干燥之象更为明显,伤肺则成肺燥肠闭;入营血可出现络伤咳血或气血两燔之证。失治误治或正气虚甚,亦可传入下焦肝肾而见肝肾阴伤证。

  4燥邪为病,最易伤津《内经》指出“燥者润之”“温者清之”所以秋燥的治疗原则是润燥清热,以滋润为主。邪在肺卫宜辛凉甘润,燥热伤胃宜甘寒养胃,燥热耗伤肠中津液宜増液润肠。

  燥证喜柔润,最忌苦燥,治燥宜甘寒濡润之品,禁辛温解表,忌淡渗分利,苦燥攻下。

  5上燥治气,中燥増液,下燥治血,是秋燥初、中、末期的治疗大法。所谓上燥治气是指肺,秋燥初起,燥热之邪首犯上焦肺,肺主气,治用辛凉甘润,清肺润燥,方如清燥就肺汤。中燥増液,秋燥中期,燥热之邪损伤胃肠津液,治用甘寒濡润之品。方如増液汤。下燥治血;秋燥后期,燥热之邪多损伤下焦肝肾之阴,治用甘寒,咸寒之品滋补肝肾之阴,即补益精血。方如三甲复脉汤。

  6燥性虽近于火,而又不同于火,所以治燥不同于治火,一般温病在化热化火之后,常用苦寒清热泻火之法,重在直折火势以救阴;而燥证则喜柔润,最忌苦寒,因苦寒有化燥伤阴之弊。因此,治火可用苦寒。治燥必用甘寒;火郁可以发,燥胜必用润;火可以直折,燥必用濡养。

  六病案分析

  诊断:秋燥

  辨证:肺胃阴伤,灼伤肺络,大肠失润

  分析:本病发于秋季,因“久晴无雨,秋阳以曝”感受燥热病邪而发病。《内经》云:“燥胜则干”本病初起,除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等肺卫见症外,还有咳嗽痰少,鼻咽干燥,口渴等津伤,干燥失润的表现。由于病情未能控制,燥热之邪化火,进入气分,病变重心在肺,并涉及胃与大肠,燥热伤肺,肺气失降,气机不畅,故咳嗽,气逆而喘,胸膈满痛;肺胃阴伤,故干咳无痰,口渴欲饮;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为燥热所伤,输布失常,肠失濡润,故大便干结。燥热灼伤肺络,故见咳出带血粘痰。又因呛咳甚,气血逆于上,故咳时颜面红,两眼流泪。燥热上扰清窍,故口干,唇焦,鼻咽干痛,似有火熏。

  治法:清热止咳,养阴润燥,佐以止血

  方药:清燥就肺汤加减

  太子参 12g甘草 5 g枇杷叶10g生石膏30g阿胶 10g南杏10g 麦冬12g胡麻仁10g桑柏皮10g侧柏叶12g每日2剂,上下午各一剂,连服2天。

首页 1 2 3 尾页
责编:chaoli96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