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医学类 >> 温病学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2018自考温病学模拟试题(8)_第3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12月21日]  【

  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 冒暑即夏日感冒,本病由暑兼湿邪或挟寒邪引发,肺卫见症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病情较轻,邪势轻浅,病程较短,极少发生传变,预后良好。

  2. 夏季感受暑湿秽浊之气而致猝然闷乱,烦躁的病证,称为暑秽。俗称“发痧”实暑中暑一类的病证。

  3. 是感受暑湿病邪引起,以暑热见症突出,兼具湿邪郁阻证候为特点的一种外感热病。多发于夏季或夏秋之交。

  4. 系夏季常见暑病,由卒中暑热 或感受暑湿秽浊之气所致,以陡然昏倒,不省人事或突然烦躁神昏为主要表现。

  二填空题

  1. 胸痞 身重 苔腻 脉濡

  2. 王纶 清心利小便

  3. 湿

  4. 湿

  5. 清热利湿 宣通三焦

  6. 疏表散寒 涤暑化湿 新加香薷饮

  7. 涤暑清热 化湿宣肺 雷氏清凉涤暑法

  8. 清化暑湿余邪 清络饮

  9. 肺 痹

  10. 肺 辛凉微苦

  11. 辛温复辛凉法

  三 选择题

  四鉴别

  1. 暑湿以暑热炽盛为主,发于夏秋之季,起病急骤,初起以寒热,身痛为主要表现,进入气分后军舰湿热,口渴,汗多,心烦,尿赤,脘痞身重,苔腻等暑湿内阻征象,病变部位比较广泛,湿温为湿中蕴热,起病较缓,初起见有恶寒少汗,身热不扬,头身重痛,脘痞苔腻等症,病变以脾胃为中心。

  2. 伏暑为感受暑热之邪,伏藏于里,至立秋以后发病,这与暑湿发病在时间上有明显的不同。伏暑初发 即见里热证候,发于气分者多见高热,心烦,舌绛,甚则皮肤,粘膜出血而发斑等症状。虽由时邪引发,但卫分表证短暂,而暑湿系感受暑湿病邪而成,发于夏秋之季,属新感温病。起病急骤,初起以 寒热身痛为主要表现,进入气分后即见身热,口渴,汗多,心烦,尿赤 ,脘痞身重,苔腻等暑湿内阻征象。

  五 问答

  1.①本病发于夏令酷暑湿盛的季节。

  ②患者是否素体虚弱,脾胃受损,同时有否劳倦过度,溽暑冒雨,贪凉饮冷等病史或诱发因素,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③起病急骤,初起以寒热,身痛为主要表现,进入气分后,以发热,心烦,尿赤等暑热内盛症状突出。病程中多有黄疸,出血体征,常兼有脘痞,苔腻等湿邪内阻症状。

  2 这是王纶在《名医杂论著》中针对暑邪的性质针对暑邪的性质及病理特点而确立的治疗原则。其目的是清心涤暑,并引导心火下行,使暑热有外出之径。暑乃火热之邪,中人最速,易犯心营,故治以清心泄火。又暑易挟湿邪,而成暑温兼湿之症,故当分利湿邪,心与小肠相表里,渗利小便,即可导热下行。

  3 暑湿弥漫三焦的临床表现为身热,面赤耳聋,胸闷脘痞,下利稀水,小便短赤,咳痰带血,不甚渴饮,舌红赤,苔黄滑,暑湿内郁,蒸腾于外则身热不退;上蒸清窍则面赤耳聋;上侵于肺,损伤肺络,腑气不利则胸闷,咳痰带血;阻于中焦则脘腹 痞闷而不甚渴饮;蕴结下焦,肠道泌别失司,则见小便短赤,下利稀水;舌红赤,苔黄滑亦暑湿内盛之象。其病机特点:

  1) 病在气分以三焦气化不利为主。

  2) 病机涉及上中下三焦,但重心以肺为主,肺主郁则三焦气化不行。治宜清热利湿,宣通三焦,方用三石汤。药取杏仁宣开上焦肺气,气化则暑湿易化;石膏,竹茹泄中焦泄热;滑石、寒水石、通草清利湿热;;另用银花、金汁涤暑解毒。诸药合用共奏清泄暑热而兼利湿邪,是三焦同治之方。

  4冒暑一般可见两种证型:

  1) 暑湿内蕴,寒邪束表,证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身形拘急,脘痞心烦,舌苔薄腻。治当疏表散寒,涤暑化湿,方用新加香薷饮。

  2) 暑热 挟湿,郁阻肺卫,证见头晕,寒热汗出,咳嗽,苔薄微腻,治当涤暑清热,化湿宣肺,方用雷氏清凉涤暑法。

  5暑湿兼寒,多为先受暑湿,复感外寒,以致暑湿为寒所遏,表里同病,是暑病的一种类型,可归属于冒暑的范围。由于寒束于表,头痛无汗,身形拘急。暑湿内郁,则心烦不安,脘痞苔腻。总之,本病的病机特点是暑湿寒三气交感,表里同病。与单纯束表和单纯暑热伤气者均有不同。治当疏表散寒,涤暑化湿。方用新加香薷饮。此方由三物香薷饮化裁而成。方中香薷辛温香透,疏表散寒而兼能清暑化湿,故有暑月麻黄之称,为本方之主药,厚朴燥湿和中,理气开痞;银花,连翘,扁豆花清热涤暑。合用以奏散寒,化湿,涤暑之效。临证时,若见湿邪较重,可加藿香,佩兰,滑石 ,通草等;若暑热较盛,可酌加淡竹叶,生石膏,西瓜翠衣,荷叶等。

  6夏季感受暑湿秽浊之气而致猝然闷乱,烦躁的病证,称为暑秽。俗称“发痧”实属中暑一类的病证。其临床表现为头痛而胀,胸脘痞闷,烦躁呕恶,肤热有汗,甚则神昏耳聋,如兼心烦口渴,舌苔黄腻者,为暑热偏重。如口不渴,舌苔白腻者,为湿浊偏重,亦称暑秽。但病机关键暑湿秽浊交阻于中,气机闭郁于里,故治宜 芳香辟秽,涤暑化浊,方用雷氏芳香化浊,偏暑热重者加滑石,芦根,蚕沙;偏暑湿重者,加神曲,苍术,菖蒲,如兼寒湿者,可用藿香正气散;若秽浊太盛,蒙蔽清窍而神昏者,可用通关散吹鼻取嚏,并口服玉枢丹以涤浊开窍。

  六 病案分析:

  诊断:暑湿

  依据:1)发病时间:6月30日正是夏至以后暑气当令季节。

  3) 起病较急:初起即发热,微恶风寒等卫分证,但迅速传入气分证见高热,面赤,汗出,恶心欲吐。

  4) 传变迅速 起病第三天即入心营,闭窍动风。

  5) 多挟湿为患 本病初起有卫分证,是挟湿之故。到气分湿邪仍在,如口渴不欲饮,大便烂,苔黄腻。

  辨证:气营同病,暑湿挟痰,闭阻心包,引动肝风

  分析:

  1. 病因 暑湿病邪挟痰。痰是暑热灼津所致,加之患儿神昏排痰困难,故喉间痰鸣,而痰和热邪使心窍更易内闭。

  2. 病位 气营同病,气分见症是高热,面色红赤,唇红,舌质红,苔薄黄 腻,证见神昏谵语,痉厥 ,舌质绛等 证可知。若说气营两燔并非不可,但因本例营分热尚未炽盛(未见夜热甚,无苔,脉细数,斑疹隐隐等证)气分热盛又不典型(如口渴,汗多,脉洪大缺如)故云气营同病为妥。

  3. 病机 邪闭心包引动肝风 。由于痰热闭阻心包,故出现神昏谵语,由于气营热盛引动肝风,故有动风痉厥。

  4. 病名 暑温

  治法 气营两清,开窍息风,佐以豁痰袪湿

  方药 白虎汤合清宫汤加佩兰 石菖蒲 羚羊角 钩藤 送服安宫牛黄丸

  方解 以白虎汤辛寒清气分热邪,清宫汤清心凉营,佩兰石菖蒲芳香化湿,并有开窍之力,羚羊角 钩藤凉肝息风止痉。安宫牛黄丸清心开窍。

首页 1 2 3 尾页
责编:chaoli96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