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文学类 >> 中国新闻事业史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章节复习题: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传播_第2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8月13日]  【
2.中共地下报刊在国统区的出版情况如何?有何经验教训?

  为了打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让国统区人民听到党的声音,中国共产党坚持在上海出版报刊。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布尔塞维克》、《红旗日报》和《上海报》等。《布尔塞维克》的创刊在白区树起了一面红旗,具有重大意义。它刊载了党的许多重要文件,这些文件忠实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曲折历程和认识的反复;《布尔塞维克》最鲜明、最重要的功绩在于,在一片白色恐怖的漫漫长夜中,继续举起反帝反军阀的民主革命旗帜,宣传了党的土地革命和工农武装暴动的总方针,凝聚革命队伍对敌斗争,……;它严厉批判了托陈取消派和国民党改组派的反动言论,从思想上巩固了党的队伍,稳定了党心、慌忙,使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在复杂的形势下辨明了方向。但是,《布尔塞维克》在宣传上版面强调革命高潮的到来,主张以城市为中心举行暴动,进行“无间断革命”。这种“左”倾的盲动策略,给当时的革命斗争带来了损失。 《红旗》是中共中央机关报,1928年11月在上海创刊,初为周刊,后改为三日刊,每周出两次。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编。初创刊时注重鼓动,注意一切政治事变的报道,每周对 新发生的政治事件或国家大事都发表评论,帮助读者认清事件的本质与意义。以后为了加强指导性,又大量刊登中共中央的各种报告、宣言、决议及共产国际的文件、指示等。 《上海报》是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的报纸,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江苏省委主持。 《红旗日报》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的机关报,1930年8 月15 日,由《红旗》和《上海报》的合并而成,李求实任主编。《红旗日报》的目标是要成为全国广大工农群众反对帝国主义与国民党的喉舌。1931年3月8 日该报停刊,改出《红旗周报》(断断续续出至1934年3月终刊)。此外,中共中央还在上海出版了党内刊物《党的建设》和供宣传干部阅读的《宣传者》。青团中央机关报《中国青年》在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从武汉迁回上海秘密出版。…… 在重建党的报刊网络的同时,中共中央加强了对党报的领导,成立了党报委员会,多次 作出有关报刊工作的决议的指示。党报在编辑、采访、建立通讯网和扩大发行等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的在国统区办报刊的经验。如共产党人紧密依靠地下党团组织和赤色工会,在他们中间发展通讯员,依靠他们提供新闻线索,推销报刊,并通过他们筹集经费购买器材和纸张;从资产阶级的甚至反动的报刊、电台及通讯稿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进行改写,为我所用;经常变换和伪装刊物封面,不断转移印刷地点以对付反动派的查禁。……然而这一时期的党报也受到了“左”倾路线的严重影响…… 此外,中国共产党还领导了左翼文化运动。

  3.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是怎样建立起来的?有何特点和意义?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由城市转向农村,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创建了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各个革命根据地都创办了报刊,其中,中央根据地的报刊最多,还创办的通讯社。这是在人民掌握政要的条件下创办的全新的新闻事业。据不完全统计,从1931年底至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中央苏区向西突围、开始长征止,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报刊约16余种。中央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中,影响较大的报刊和通讯社有:红色新闻社(或称红色通讯社,“红中社”)、《红色》报、《红星报》及《青年实话》等。 红色通讯社,1931 年11 月7 日在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的当天成立。以CSR (Chinese Soviet Radio)为呼号,使用中英文对外扬长避短苏维埃政府成立的消息和重要文告、宣言及有关文件。红色通讯社与《红色》报是同一机关,两块牌子,一个编辑部,编辑人员既编报纸,又编广播稿件。至长征前,先后担任“红中社”和《红色》报领导的有周以栗、王观澜、杨尚昆、沙可夫、瞿秋白等。 “红中社”向全国播发电讯,向各根据地和上海地下党报刊发稿,使外界知道了苏区和红军的情况。它还出版《参考消息》(原名《无线电材料》、《每日电讯》),刊登新闻台抄收来的国内外通讯社的电讯稿,每天油印五六十份,供中央领导同志参阅。1931年12月11 日,《红色》创刊,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张中央级铅印大报。《红色》是一张办得活泼的小型报纸,4 开,每期最少两版,多时加印到10版。创刊初期为周刊,从第50期起改为三日刊,出至第148期又改为双日刊。《红色》登载中央政府的重要文告和主要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文章,使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及一切决议,及时贯彻到苏区人民群众中去。《红色》积极组织和指导苏区人民参加苏维埃政权的建设。 《红色》把大力报道红军的胜利消息作为宣传的重要内容之一。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武装侵略中国,国民党反动派采取不抵抗的卖国政策。 因此,揭露其阴谋和罪行,宣传我党抗日救国政治主张,也就成了《红色》义不容辞的 责任。 …… 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是一种崭新的新闻事业。它同国民党的官办新闻事业是根本对立的,同国统区的共产党地下报刊也有所不同。它是人民政权下创办的。既不受国统区法西斯新闻统治的压迫,也摆脱了传媒资本家追逐利润的束缚,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的自由的新闻事业。这是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的基本特点。它的重要意义在于: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创办新闻事业,由此开始。第二,促进了农村大变革。第三,有力地配合了革命战争。第四,实践了列宁的党报思想,充实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特别《红色》报,反复强调“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的实践经验与教训,在一些方面也充实和发展了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如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进行报道与宣传、依靠人民群众办报、在报刊上开展批评与表扬、艰苦奋斗办事业等。

  4.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新闻界有何变化?《申报》是怎样进行改革的?史量才之死说明了什么?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的报刊及时宣传了党的抗日救国的主张,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种种侵略罪行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政策,发动群众抗日救国运动。 从九一八事变起,抗日救亡成为国统区报刊宣传的中心。大革命失败后的舆论沉寂局面被冲破,新闻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史量才和《申报》的变化。1912年,《申报》转让给史量才。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申报》还一度采取拥蒋立场。但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申报》改变了政治态度,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并积极参与抗日救亡活动。1931年1月,《申报》成立总管理处,统辖一切馆务。史量才自任总经理兼总务部主任,经理马荫良兼副主任,黄炎培为设计部主任,戈公振为副主任,陶行知则是不公开对外的总管理处顾问。在陶行知的建议下,《申报》改变了言论不触及时弊的保守态度。黄炎培是史量才谋划重大事务的参与者。他协同史量才参加了许多抗日民主的社会活动,列名发起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并任主要干事。总管理处的成立,同进步人士的密切接触,对史量才本人的政治思想和《申报》办报方针的转变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申报》的改革以“时评”为“龙头”。时评联系实际,尖锐泼辣,风格多样。特别在九一八事变后,《申报》能抓住时局的症结,敢言人所不敢言,令人耳目一新。它发出了国内报刊最早提出的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重要评论之一。在国民党发动对中共红军的第四次围剿的紧要关头,表达了鲜明的反内战主张。《申报》业务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社会影响最大的是副刊《自由谈》的变化。《自由谈》从《申报》创办起的20年间基本上是鸳鸯蝴蝶派的阵地。九一八事变后,史量才断然撤换主持《自由谈》的周瘦鹃,起用了刚从法国留学归来的青年作家黎烈文主编副刊。黎烈文的工作使得《申报》聚集起了一支庞大的作者队伍,联络了一大批进步人士。《自由谈》设置杂文、随笔、读书笔记、短篇译文和连载小说,内容五光十色,绚丽多彩,主要内容则是与时代脏紧密相连、反映社会精神生活的作品,尤其是具有高度思想性的社会批评。这与鲁迅的支持有很大关系。 此外,《申报》还增办了《妇女园地》、《经济专刊》、《医药专刊》、《图画专刊》等很多副刊,……《申报》的进步文章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史量才日益成为独立的社会舆论的代表人物。但是,《申报》进步而大胆的言论也引发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嫉恨,蒋介石必欲除之而后快。在先是对史量才进行拉拢、继之以“禁邮”相威胁都无济于事的情况下,亲自命令特务于1934年11月13 日暗杀了史量才。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