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文学类 >> 中国文化概论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仿真试题及答案十_第3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9年11月10日]  【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 精神文明与物质生产活动所创造的物质文化有直接的关系,它包括精神生产活动及其所造成的(  )

  A、物质财富

  B、精神财富

  C、社会关系

  D、审美观点

  E、经济文化

  【参考答案】:B,C

  2、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包括(  )

  A、皇帝总揽天下大权

  B、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

  C、严密的人身控制

  D、一切官员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E、地方官员有充分自治权

  【参考答案】:A,B,C

  3、 下列选项属于我国古代识字课本的有(  )

  A、《三字经》

  B、《千字文》

  C、《百家姓》

  D、《诗经》

  E、《烈女传》

  【参考答案】:A,B,C

  4、 北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曾进行大规模的灭佛,主要有(  )

  A、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时期

  B、东魏孝静帝元善见时期

  C、北齐文宣帝高洋时期

  D、北周武帝宇文邕时期

  E、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A,D

  5、 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有(  )

  A、农业

  B、制陶

  C、火的使用

  D、石器的磨制与钻孔

  E、甲骨文

  【参考答案】:A,B,D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文化事象

  【参考答案】:

  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P7)

  2、人生仪礼

  【参考答案】:

  人生仪礼是按照中国民间的传统习惯,一个家庭成员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举行的仪礼,一般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寿礼和葬礼。(3P146)

  3、 通漕四渠

  【参考答案】:

  通漕四渠指的是以宋都汴京为中心开凿的四条用于漕运的人工运河,即汴河(或称通济渠)、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1P31)

  4、“大一统”意识

  【参考答案】:

  “大一统”意识强调“四海一家”,是西周以来就已成就的国家观念。重关九译,四裔来朝,是古代王朝引以为荣的大事。它启发秦汉帝国不断经略四方,把广阔地域上各古老的人群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民族融合,共同前进。(2P51)

  5、毕昇

  【参考答案】:

  毕昇,宋仁宗时期(11世纪中叶)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既节省了工料,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加速了我国印刷业的发展。(3P158)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

  【参考答案】:

  (1)环境标志,因自然环境的不同,服饰有差异;(2)性别标志,服饰体现了性别的差异;

  (3)体型标志,人体高矮胖瘦不同,对服饰的要求也不同;

  (4)年龄标志,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服装的样式、颜色等有所不同。

  2、汉代以后为什么能够出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农业盛世?

  【参考答案】:

  汉代以后,中国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一个农业盛世,充分显示了中国人以农立国的政治天才和文化天才。汉代统治者把发展农业当做“理国之道”,由帝王颁令劝农,祀社稷、祷雨水、定岁时、议庆典,鼓舞天下农夫勤劳耕作。在这个时期,兴修水渠、发明改造农具、改善耕作技术、撰写农书、移民屯田和开垦边荒等,被看成是社会大事。农耕区的范围随之扩大,岁时娱乐渐成风俗,农业文化日益兴隆。

  3、 中国的“大一统”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参考答案】:

  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统一总是占主导倾向的追求。这样的追求来源予广大地域上人群的迁移及人群间许久以来的相互交流。

  甲骨文中就有“四方”的明确记载,到西周时,“天下”的观念已十分清晰。大体从商朝开始,王朝就已接着距离的远近,对天下人群采取不同的政治策略,周王朝对于那些千里之外的人群,虽不强迫他们服从自己,但要求他们承认自己的合法。以后历朝历代的皇帝,无不以边远的四裔民族的“来朝”为荣耀。“天下”观念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追求统一。尽管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数,时间也不算短,但追求统一始终是政治观念中的基调,也是历史的基本倾向。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意识,是威力持久的中国理念,对民族的不断发展壮大,曾起过重要作用。

  4、 简述20世纪中国文化三大主要思潮。

  【参考答案】:20世纪中国文化三大主要思潮是自由主义的“全盘西化论”,保守主义的“儒学复兴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综合创新论”。“全盘西化论”的核心内容是“现代化一西方化”,认为中国文化传统一无是处,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全盘西化。“儒学复兴论”的核心内容是“中国文化复兴一儒学现代化”。“综合创新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

  5、 简述中国文化史上的山西居“天下形势”。

  【参考答案】:

  山西高原的北部与蒙古高原相接,故而是内迁的北方民族进入中原地区的要路。(2)太行山脉中的某些断裂处,又可以直通华北。故而历来有山西居“天下形势”之说。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试述中国生产经济文化的核心特征。

  【参考答案】:

  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的基础,是农耕自然经济。除此之外,还有牧业、林业和渔业等,它们在漫长的中国社会发展中,对补充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我国历史上,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联系尤为密切。游牧民族迁徙多、定居少,他们没有办法和精力积累更多的固定财富,但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创造。他们在骑马、养马和使用马拉车的技术上,有许多领先之处;他们常年迁徙,还起到沟通不同文化的作用。此外,他们对异文化的不断吸收与共享,也造成了多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我国发达的农业文化在许多方面是受到了游牧民族文化的优秀成分的影响的。与农耕自然经济结合发展的经济形式,是官营、民营手工业和伴随农产品的商品化所形成的市商贸易。从中国文化的整体看,不管是上层经典文化或中、下层民俗文化,都是这种农业文明的历史产物。中国文化的诸多特性其核心特征就是农业文明。

  2、 试述农政思想的历史地位。

  【参考答案】:

  我国传统农业社会所形成的农政思想其核心是:“政绩”观和“勤农”观。孔子把“足食”放在统治者管理国家策略的首位,这是一种明确的农政言论。儒家一直把人口兴旺、农业发达当做管理国家的政治纲领。到唐代,经济昌盛、文化开放,我国再度呈现出东方农业大国的恢弘气象。这一时期农政思想更加兴盛。《开元占经》、《四时纂要》是此阶段较重要之文献。宋元明清时农政思想仍占有很大优势。

首页 1 2 3 尾页
责编:zj1016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