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文学类 >> 现代汉语言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学考试《现代汉语言》章节试题:语音_第9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8月22日]  【

  四、参考答案

  [强化练习]

  (一)名词解释

  1、(胡裕树先生主编《现代汉语》,以下简称胡本)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就是语音。

  (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现代汉语》,以下简称黄本)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邢福义先生主编《现代汉语》,以下简称邢本)语音就是语言的声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2、(胡本)音节是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也是最自然的语音单位。

  (黄本)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

  (邢本)音节是最自然的语音单位。

  3、(胡本)音素是语音的最小单位。

  (黄本)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段。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邢本)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4、(胡本)音位是语言里能够区别词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黄本)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邢本)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5、(黄本)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又叫母音。

  (邢本)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没有受到阻碍而形成的一类音素。

  6、(黄本)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又叫子音。

  (邢本)辅音是气流在口腔受到阻碍而形成的一类音素。

  7、(胡本)说话时,有时软腭、小舌上升,鼻腔通路关闭,气流在口腔发生共鸣,成为口音。

  (黄本)软腭和小舌上升时鼻腔闭塞,口腔畅通,这时发出的音在口腔中共鸣,叫做口音。

  (邢本)气流从口腔泄出,发出的音叫“口音”。

  8、(胡本)说话时,有时软腭、小舌下垂,关闭口腔通路,气流在鼻腔发生共鸣,发出鼻音。

  (黄本)软腭和小舌下垂,口腔成阻,气流只能从鼻腔呼出,这时发出的音主要在鼻腔中共鸣,叫做鼻音。

  (邢本)气流从鼻腔泄出,发出的音叫“鼻音”。

  9、(黄本)如果口腔无阻碍,气流同时从鼻腔和口腔呼出,发出的音在口腔和鼻腔共鸣,就叫做鼻化音(也叫半鼻音或口鼻音)。

  (邢本)气流从鼻腔和口腔同时泄出,发出的音叫“口鼻音”,又叫“鼻化音”。

  10、(胡本)音高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颤动次数的多少。

  (黄本)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邢本)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它取决于物体振动频率的高低。

  11、(胡本)音强是声音的强弱,决定于一定时间内音波振动幅度的大小。

  (黄本)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邢本)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它取决于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

  12、(胡本)音长是声音的长短,决定于音波存在时间的久暂。

  (黄本)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

  (邢本)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它取决于物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13、(胡本)音色是声音的个性、特色,决定于音波颤动的形式。

  (黄本)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邢本)音色指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异是由物体振动形式的不同决定的。

  14、(胡本、邢本)声母是处于音节开头的辅音。

  (黄本)声母指音节中位于元音前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

  15、(胡本)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阻住气流,然后逐步放开,形成一条窄缝,让气流从窄缝挤出,造成塞擦音。

  (黄本)发音时,发音部位先形成闭塞,软腭上升,堵塞鼻腔的通路,然后气流把阻塞部位冲开一条窄缝,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

  (邢本)发音时,软腭上升堵住鼻腔通道,口腔中构成阻碍的两个部分开始时完全闭合,然后气流把闭合部分冲开一条窄缝,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16、(胡本)发音时舌尖和上腭的某一点接触,形成阻碍,舌的两边松弛、自然,气流沿舌的两边(或一边)流出,造成边音。

  (黄本)发音时,舌尖与上齿龈接触,但舌头的两边仍留有空隙,同时软腭上升,阻塞鼻腔的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舌头的两边或一边通过。

  (邢本)发音时,软腭上升,堵住鼻腔通道,口腔中舌尖与上齿龈接触构成阻碍,但舌头两边留有空隙,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造成边音。

  17、(胡本、黄本)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是清音。

  (邢本)发音时,声门敞开,声带松弛不颤动,气流通过声腔受到各部分阻碍而产生的不规则振动的噪音,这就是清音。

  18、(胡本、黄本)发音时声带颤动的是浊音。

  (邢本)发音时,声门闭合,声带靠拢,然后气流冲出声门使声带颤动而产生的有周期性振动的乐音,这就是浊音。

  19、(胡本)呼出的气流较强的是送气音。

  (黄本)塞音、塞擦音发音时,口腔呼出的气流比较强的叫送气音。

  (邢本)普通话的塞音、塞擦音发音时,消除阻碍后声门仍开着一段时间,呼出的气流较强,这就形成送气音。

  20、(黄本)韵腹是韵母的主干,比起韵头、韵尾来,声音最清晰响亮,所以也叫“主要元音”。

  (邢本)构成一个复元音韵母的几个元音,其响度和清晰度并不相同,其中有一个元音发音响亮、清晰,是主要元音,称作韵腹。

  21、(胡本)“四呼”是我国传统语言学上的术语。音韵学家分韵母为开口、合口两类,每类又分洪音、细音两种。开口洪音称开口呼,细音称齐齿呼;合口洪音称合口呼,细音称撮口呼。以四呼为标准,普通话韵母分为下面四类:(1)开口呼韵母,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i、u、ü的韵母;(2)齐齿呼韵母,韵头或韵腹是i的韵母;(3)合口呼韵母,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4)撮口呼韵母,韵头或韵腹是ü的韵母。

  (黄本)所谓四呼就是按韵母开头的元音口形分的类,包括“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四类。韵母不是i、u、ü和不以i、u、ü起头的属于开口呼。i或以i起头的韵母属于齐齿呼。u或以u起头的韵母属于合口呼。ü或以ü起头的韵母属于撮口呼。

  (邢本)根据韵母开头元音发音时唇形的不同,可以把普通话韵母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韵母4类,简称“四呼”。开口呼韵母,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i]、[u]、[y]的韵母;齐齿呼韵母,韵头或韵腹是[i]的韵母;合口呼韵母,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撮口呼韵母,韵头或韵腹是[y]的韵母。

  22、(胡本)把两个以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一位置上,使声音和谐悦耳,这种情况就叫做押韵(或压韵)。

  (黄本)押韵又叫压韵,指的是韵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韵”的字。

  (邢本)让同韵音节有规律地在句尾重复出现,这叫押韵。

  23、(胡本)调值就是声调的高低升降的变化,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黄本)调值是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邢本)调值是各种声调的实际读法,也就是指语音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具体形式。

  24、(黄本)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叫做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

  25、(黄本)这种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音位变体就叫作“条件变体”

  (邢本)有些音位变体,由于受语言环境的制约,只能在特定的条件下出现,这就是同一音位的条件变体。

  26、(黄本)没有环境限制,可以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的音位变体叫“自由变体”。

  (邢本)有些音位变体,无论语音环境如何都可以自由替换,而且又不改变词义,这就是同一音位的自由变体。

  27、(邢本)邻近的两个不相同或不相近的音,其中一个音因受另一个音的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近,这就叫同化。

  28、(邢本)邻近的两个不相同或不相近的音,其中一个音因受另一个音的影响而变得不同或不相近,这就是异化。

  29、(胡本)“儿”这个音可以同其他韵母结合起来,变更原来韵母的音色,成为一种卷舌韵母,叫做“儿化韵”。

  (黄本)“儿化”指的是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这种卷舌化了的韵母就叫做“儿化韵”。

  (邢本)有一些韵母在某种场合也像发“儿”时一样,在发音的同时增加一个卷舌动作,致使变更原来韵母的音色,成为一个卷舌韵母。这种韵母卷舌现象,通常称作“儿化”。

  30、(胡本)异读词是指同一个词有几个不同的读音。

  (邢本)一个汉字在同一个词内有不同的读音,这就是同词异读现象,这些汉字所在的词又叫“异读词”。

  31、(胡本)重音是指朗读、说话时句子里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一般用增加声音的强度来体现。

  (黄本)语句中念得比较重,听起来特别清晰的音叫做重音,或者叫做语句重音。

  (邢本)词重音就是指一个词里读得较重的音节。

  32、(胡本)为了表示特殊的思想和感情而把句子的某些地方读得特别重的现象,可以叫做强调重音,也叫逻辑重音。

  (黄本)为了突出句中的主要思想或强调句中的特殊感情而重读的,叫逻辑重音。

  (邢本)为了突出语意重点或为了表达强烈感情而加强音量读出来的重音,叫逻辑重音。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