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法学类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学考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章节习题:第8章_第2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7月7日]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C)

  4、(B) 5、(C)

  二、多项选择题:

  1、(BCE) 2、(ABCDE) 3、(ABCDE)

  4、(BCD) 5、(ADE)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简答题

  1、 答: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如下:

  首先,存在违反行政法律义务的行为。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违反行政法律义务,是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

  其次,存在承担责任的法律依据,无论是责任的方式,还是行政责任的内容都必须为法律规范所确认。

  最后,主观上有过错。从学理上讲,承担行政责任必须要求行为人主观有过错,但在实践中,除非法律有明确规定,否则,只要违法行为认定下来,就不再问行为人的主观因素,而视为其主观有过错。

  2、答:第一,行政不当不构成行政违法,它以合法为前提,是合法幅度内的失当,表现为畸轻畸重,显失公正等。

  第二,行政不当只基于裁量行为,而行政违法则是针对羁束行为和裁量行为的。

  第三,行政违法必然引起行政责任,可以引起惩罚性行政责任和补救性行政责任,而行政不当一般只限于补救性行政责任。

  第四,行政违法一旦被确认,一般可溯及其发生时即无效,而行政不当既可只部分影响其效力,也可全部影响其效力。

  3、答: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具体方式有:

  (1)通报批评。(2)赔礼道歉、承认错误。(3)恢复名誉、消除影响。(4)返还权益。(5)恢复原状。(6)停止违法行为。(7)履行职务。(8)撤销违法的行政行为。(9)纠正不当的行政行为。(10)行政赔偿。

  行政相对方承担行政责任的具体方式有:

  ①承认错误、赔礼道歉

  ②接受行政处罚

  ③履行法定义务

  ④恢复原状、返还原物

  ⑤赔偿损失

  五、论述题

  答:行政责任的追究,是指有权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和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按法定程序和方式对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行政责任的认定和追究过程。在行政责任的追究中,应遵循如下原则

  第一,责任法定原则。所谓责任法定,是指只有法律上的明文规定,才能成为确认和追究违法责任的依据。对违法责任的确认和追究,必须严格依法地行,并严格限制类推适用。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有效地防止追究责任的任意性,真正实现法治行政。

  第二,责任与违法程度相一致原则。此原则要求适用于违法责任者的法律责任的种类和形式等必须与违法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后果以及违法行为的情节和责任能力等相一致,必须根据违法行为的程度适用适当的责任形式,选择适当的强度和方式。追究违法行为的责任,目的在于对受到损害的权益给予适当的补救,惩罚违法行为责任者,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为实现此目的,必须严格遵守责任和违法程度相一致的原则。

  第三,补救、惩戒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违法责任的追究,往往表现为对违法责任者的惩罚,但最终目的在于对受损害的权益的补救,以恢复法制社会的正常秩序。一定程度的惩罚是必要的,而惩罚的目的是为了教育违法责任者更好地履行职责或义务。所以在确认和追究违法行政责任时,对责任种类、方式和强度等的选择,都应体现补救、惩罚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六、案例分析

  分析要点

  不作为行政违法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不履行行政法律规范或行政行为所规定的作为义务。不作为行政违法是以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负有法律上的作为义务为前提,在此前提下如果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故意拖延作为或拒绝作为,即构成不作为行政违法。查处农村村民违法占地建房案件是乡政府的法定职责。本案包某的建房行为已违反《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同时侵犯了原告的相邻权。被告在接到原告的举报和请求后,即构成了被告对原告申请人身权、财产权保护应履行法定职责的法律关系。被告对这种义务具有不可转让、不可放弃的性质,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理是被告应尽的法定义务。被告对违法行为放弃处罚,构成行政不作为,应当受到司法监督。

首页 1 2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