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法学类 >> 警察组织行为学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2017年自考《警察组织行为学》重点试题50题及答案_第2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6年11月14日]  【

  11、组织行为学的相关学科?

  一、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与心理学的关系最密切。组织行为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应用分支。但行为和心理本身是分并的,行为受到心理支配,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普通心理学对组织行为学的贡献主要在于个体行为的研究。社会心理学对组织行为学的贡献主要是群体行为的研究。二、管理学。管理学也是组织行为学理论来源的重要基础之一。管理学中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在组织行为学中同样需要遵循。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服务于管理,使组织目标得以实现,使组织管理更有效率,这与管理学是相同的。不同的是,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组织内人的心理和行为,而管理学研究包括管理人在内的各项管理活动的规律,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更广泛。三、社会学。社会学对社会地位、群体动力、群体结构、人际交往、人际冲突的研究,以及文化、习惯对行为的影响等理论知识都对组织行为学研究有借鉴意义。四、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的知识对于组织行为学的比较价值观研究、比较态度研究、跨文化分析、组织文化、组织环境研究都有很大的帮助。五、政治学。政治学研究对于组织行为学来说正逐渐显示出其重要性。政治学家研究政治环境中个体和群体的行为现象,其中关于冲突、组织内的政治现象、权力的研究,对组织行为学都有着直接借鉴意义。

  12、科学研究的一般特征?

  一、公开性。二、定义准确。三、数据的客观性。四、可重复性。五、研究的系统性和累积性。六、研究的目的是揭示、理解和预测。

  13、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组织行为学研究主要是以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为基础,在完整、系统的科学调查或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中还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这是任何科学研究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但对于组织行为学来说,要做到研究的客观仍需要做一些特殊说明。二、系统必原则。三、发展性原则。这条原则要求研究者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个体、群体、领导者整个组织,把它们看做是随时间、地点、条件的改变而变化发展的事物。四、实用性原则。除了理论研究之外,大部分的组织行为学研究应该注重实践意义,注重研究研究结果的实用性和可推广性。

  14、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一、根据研究的深度,可以分为描述性研究、预测性研究和因果性研究。二、根据研究的性质,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行动研究。三、根据变量的可控程度,可以分为文献研究、现场研究和实验研究。

  15、确定因果关系的方法——变量分析?

  对于社会科学来说,要确定事件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并不容易。因为影响一件事的因素可能非常复杂。因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结果变量。组织行为学中经常研究的因变量有:工作效率、工作满意度、组织成员的缺勤率、离职率或流动率。组织行为学研究这些变量变化的原因,以便寻找到更好的达到组织目标的途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区分是相对的。同一个变量在不同的研究中所处的位置可能是相反的。

  16、搜集信息的方法?一、观察法。二、访谈法。三、问卷法。四、测验法。五、实验法。六、个案研究法。七、作品分析法。

  17、美国心理学会在1973年就制定了“使用参与人进行研究的伦理原则”,其主要内容包括:在研究中,不能影响被研究者的心理和心理健康,不应给予任何恐慌、担心以及情绪冲击等不良刺激,并且应避免产生不愉快、疲劳感等研究程序;如果在实验中采取隐瞒研究真实意图的做法,应该在实验后将研究的真实意图告诉被试者,以便使被试者理解这样做的理由;研究人员必须对研究中获得的被者个人信息进行保密、保障个人隐私不被泄露;研究中的角色扮演,要得到当事人的理解和认同;要保护人的权利、利益,尊重人的人格尊严。

  18、能力与上面提到的知识和技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区别主要是?

  知识是人类在自然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对各种经验所进行的概括和总结。知识是人们认识的结果,是反映在人在大脑中的经验体系。技能是一种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活动方式或动作体系。能力则是反映个体完成甘苦任务的可能性,是对个体能够做什么的一种评估。三者这间又有比较密切的联系;人对知识的掌握以及某些技能的形成。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又能够推动一些后天能力的增强;能力的高低制约和影响着人对知识的掌握以及某些技能的形成。

  19、依据不同的标准,能力可以被划分成不同的类型?

  一、一般能力的特殊能力。二、心理能力和身体能力。三、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20、能力的个体差异?

  一、能力的水平差异。个体的能力水平有高低之分,这主要是指牌同一年龄阶段的人在能力水平上的差异。在人群中,智力水平呈正态分布,即处于中间水平的人占大多数,处于两端的、能力低下和能力出众的人很少。二、能力的类型差异。因此,应该从不同能力类型上发现差异,而不能笼统地评价一个人的能力强或差。三、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这是指个体能力发展的年龄差异。不同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自己的最佳能力水平。

  21、针对个体的能力差异,需要在警察组织管理中注意选人适当、用人适当以及注意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三个问题?

  其一、在警察的选拔、录用过程中,要科学地确定各个工作岗位的能力标准,准确地衡量候选者的能力水平。首先,要对每个岗位确定合理的能力标准。其次。要在警察的人口关对候选者的能力水平进行科学准确的测定。其二、在警察的任用、管理过程中,要发现人才的能力优势,用其所长。首先,警察被录用之后应该被安置到适当的岗位上去,并在警察任职过程中,不断发现、深入了解其能力特点,调整他的工作任务,使其能力水平与任务难度达到最佳的匹配效果。其次,要在警察任用、管理过程中,根据能力类型的差异,合理分工,利用能力互补原则使具备不同能力的人才相互搭配,提高警察团队的工作效率。其三、重视全面提高警察的工作能力,运用动态的眼光紧抓警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首先,管理者应明白,能力尤其是特殊职业能力是能够在抓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的。其次,管理者应该意识到有意识、有针对性的训练对于民警能力提高的重要性。

  22、在候选人的能力选拔过程中还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应综合考虑候选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不能只以文凭、智力测验、文化课考试作为选拔录用的标准。二是要注意能力的性别差异与年龄差异问题,应该根据男女生理、心理差异的特点和年龄对的影响等相关科学研究的结果制定从事某岗位的性别、年龄要求。三是注意对具有特殊能力的人的选拔不能追求候选人在各方面都很完美,要看准人的特长,录用该岗位地需要的人。

  23、人格具有以下特征?

  一、稳定性。二、独特性。三、整体性。四、倾向性。

  24、对人格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一、遗传因素。二、环境因素。三、情境因素。

  25、人格构成的“大五”理论,这五种人格维度是?

  1、外倾性。反映个体是否善于和人交往、言谈,是否自信、乐观。2、随和性。反映一个人是否随和、合作、值得信赖。3、责任心。反映个体的责任心,本分和道义感。责任感强的人更可靠,做事坚持,有成就倾向。4、情绪稳定性。表明个体情绪和行为的稳定程度。5、开放性。表明对外界的开放和对自己的接纳程度。

  26、影响组织行为的关键人格特点?

  一些研究发现,某些人格特点与组织行为有密切的关系 ,通过考察这些人格特点 ,可以有效地预测人在工作中的行为。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人的控制点、自尊点、自我监控性、冒险性、A型人格等特点对于组织行为的影响。研究者根据要格中控制点的不同把人们划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内控型的人认为自己是命运的主宰,外控型的人认为自己受到命运的操纵,事件的发生主要靠运气和机遇的作用。研究表明,外控型的人对工作的满意度更低,更不愿意积极工作,缺勤率也比较高。人们对自己接纳和喜爱的程度表明了人的自尊心强弱。自我监控性说明的是一个人能否根据外界情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行为。自我监控性高的人更善于扮演各种角色,在管理岗位上更成功。冒险性是人们在作决策时表现出的关键性的人格特点。冒险性高的人作出决策更迅速,决策时使用的信息量更少。A型人格是对总是愿意从事高强度竞争活动、总有时间紧迫感的人的概括表述。属于A型人格的人做事节奏很快,总想同时完成几件事情。A型性格的人更愿意长时间工作,注重时间和数量 ,但缺乏创造性。

  27、人格差异与警察管理?

  在警察组织管理过程中,了解、分析人格差异,根据人格差异进行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为此,警察管理下在点:其一、警察组织管理身先应充分认识到人格因素的重要性,要格因素关系着组织的维持和组织的整体绩效。许多管理者将被管理者的能力因素看得比要人格因素重要。其二、警察组织管理者需要注意人格与工作的匹配,为合适的人安排合适的任务和岗位。警察职业从事复杂多样的具体工作,工作类型对要格的要求各不相同。其三、深入了解每一位警察的要格特点,做到管理方法因人而异。通过行为观察、谈话了解等方式,管理者应抓住每位民警显著的要格特点,在思想政治工作、批评教育、支持鼓励的时候就能够因人而异,恰到好处、使工作效果达到最佳。

  28、价值观的意义?

  价值观对于研究组织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了解员工的态度和动机的基础。同时它也影响我们的知觉和判断。价值观通常影响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

  29、价值观的类型?

  一、斯普兰格的类型划分。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在1928年出版的《人的类型》一书中,把人类文化生活划分为六种类型: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权力型和宗教型。这种划分是按照人们对何种生活方式更关心,觉得什么最有价值所表现出的差异来确定的。二、弗鲁姆的类型划分。弗鲁姆论据对社会的价值和贡献把人分为六种类型:接纳型、剥削型、贮藏型、市场型、厌世求死型和生产型。三、格瑞武斯的层次分类模型。格瑞武斯用七个层次来描述人的价值观与生活形态:反应性的、宗教的、自我中心、一致性、操纵的、社会中心的和存在的。四、罗克奇价值观调查。米达顿罗克奇设计了罗克奇价值观调查问卷,它包括两种价值观类型,每种类型有18项具体内容。第一种类型称为终极价值观,指的是一种期望存在的终极状态。它是一个人期望通过一生而实现的目标。另一种类型称为工具价值观,的是偏爱的行为方式或实现终极价值观的手段。

  30、著名的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把人的行动分为四种类型?

  其一、工具合理性行动。是指个体为了达到目的而精心计算,利用周围环境和他人实现预期的目标,任何手段都可以作为其达到目标的条件,这样的行动唯一考虑的就是成功。其二、价值合理性行动。这是完全由对特定的价值的意识信仰决定的行动,不考虑成败,考虑的只是某些伦理、审美、宗教、政治或其他行为方式。其三、传统行动。是由根深蒂固的习惯决定的行动。其四、情感行动。是由行动情感情绪状态所决定的行动。这四种行动中,前两种行动是合理性行动,后两种行动是非理性行动。这四种行动的划分对于行为的区分非常有益,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价值观在人的行为中的作用。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