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法学类 >> 公安决策学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学考试《公安决策学》复习题及答案_第3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6月30日]  【

  七十一、如何理解协调的气质结构?

  人的气质一般可分为四种类型,即胆汁质(急躁型)、多血质(活泼型)、粘液型 (胶滞型)、抑郁型(稳重型)。同一气质类型成员组成的公安决策系统,不是好的结构。公安领导成员气质类型各异,又能协调一致,合作共事,取长补短,才能成为一个多功能和高效能的公安决策系统。所谓协调组合而成。它有助于优化公安决策系统的整体效能。

  七十二、公安决策咨询系统的任务是什么?

  1、为公安决策系统提供预测研究。

  2、帮助公安决策系统设计决策方案。

  3、帮助公安决策系统纠正决策行为的偏差。

  4、为公安决策系统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七十三、公安决策咨询系统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1、咨询选题原则。2、信息积累原则。3、咨询研究原则。4、咨询结果提供原则。5、咨询能动性原则。6、多方案提供原则。

  七十四、公安领导者应如何对待咨询系统的研究成果?

  公安决策系统主要是由各方面的专业人才或专家学者级成。公安决策系统既要善于利用咨询系统的研究成果,又不能完全依赖于咨询系统的结论。一般来说,公安决策系统应采取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相异原则。在公安决策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咨询系统的成员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结论非常一致的情况。这时,公安决策系统必须对其潜在分歧进行足够的估计和深入的分析,从高度一致中寻找差异,采取慎重的态度加以对待,不可轻易抉择。

  2、求同原则。在大多数情况下,咨询系统成员由于专业领域、知识结构和利益主张等方面的差别,往往对某项公安决策方案的研究会产生分歧,有时甚至大相径庭,以至影响咨询系统作出最终结论。这时,公安决策可采用求同原则,即在不同的意见差异中找出共同的带有普遍意义的东西,以助于作出正确抉择。

  3、偏向原则。咨询系统成员对某一问题发生激烈争论、难以得出结论时,公安决策系统应当在认真听取不同的意见后,决定偏向某一个方面的意见,有时要力排众议,毅然偏向少数人的观点,并以此作为自己抉择的依据。

  4、取零原则。所谓取零,是指公安决策系统完全不采纳咨询系统的意见,而根据自己全面掌握的情况提出相反的观点,并作出决策。

  七十五、什么是公安决策信息系统?

  公安决策信息系统是一个“人一机”结合的综合体,是设立在各级公安决策系统和咨询系统周围,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专门从事有关情报信息的收集、处理与分析等工作,为公安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组织机构。

  七十六、什么是公安决策系统的扩散网络?

  扩散网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与检、法、司、安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联系和资料交换,获取需要的信息;二是通过信访部门获取信息。

  七十七、发挥公安决策支持系统应把握哪些问题?

  一是树立科学决策的观念,加快公安决策的现代化技术方法和手段的开发和应用,尽快建立起比较科学的、适用的警务工作决策模式,为建立公安决策支持系统的模型库奠定基础。

  二是加快数据库开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公安业务数据库的信息共享性,为公安决策支持系统的有效运行提供丰富的数据信息资源。

  三是提高公安领导者的科技素质,使其能够与公安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制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共同推动公安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和运用,并且尽快建立一支包括系统分析员、决策专家、软件开发人员、硬件维护人员等在内的,多方面专业人员协作配合的人才队伍,加快公安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制、开发和应用。

  四是完善公安决策支持系统的软硬件条件,为公安决策系统直接使用公安决策支持系统提供良好的设备环境和操作条件,提高公安决策支持系统的使用效率,更好地发挥其效益。

  七十八、如何理解公安决策程序的含义及作用?

  公安决策程序是对公安决策过程客观规律的表述,是公安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必须遵守的逻辑分析和综合判断的过程。程序不仅包括决策活动的先后步骤,而且包含每个步骤使用的方法和手段。

  七十九、影响科学决策程序化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历史的原因。二是工作的原因。三是认识的原因。

  决策程序只是提供给决策者进行决策活动时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却不能代替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具体的决策内容。因为原则是抽象的、简单的,而各种各样的决策活动则是具体的、丰富的。有时候由于对问题的性质分析错误,目标确立得不恰当,或者掌握情况不够明确,即使按照决策程序进行决策,仍然不能说是科学的决策。因此,决策程序虽然是进行决策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但并不是正确决策的唯一条件。这就是说,遵守公安决策程序是公安决策成功的必要条件,而非决定性条件。

  八十、公安决策程序的步骤有哪些?

  要体上包括以下四个阶段:第一、发现问题,确立目标;第二集思广益,拟订方案;第三、分析评估,选优抉择;第四、决策执行,反馈修正。

  八十一、公安决策者如何发现问题?

  确定问题是什么和问题发生在哪里,这是诊断和分析问题的第一步。在决策学中,“问题是指实际状态与期望状态之间存在的需要缩小或消灭的差距。因此,要确认问题,就要知道实际状态、期望状态和差距三个方面。实际状态是指现有的客观状态,它有时是指一些比较简单的事实现象,有时则是指一些比较复杂的事实现象的总体,这些事实现象是需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探入的分析,才能认识和把握的。期望状态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客观要求或决策者主观期望所要达到的状态。期望状态就像一个标尺,是衡量问题的标准。期望状态固然包括决策者的主观因素,但更多的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其中有些是由政策法令、上级部署、工作要求等方面确定的,有些属于决策者的期望和理想。即使是决策者的期望和理想,也不是随意确定的。由于期望状态涉及未来,在实践中是比较难以确定的,不能想当然,要根据事物的客观要求作科学预测来确定。差距是实际状态与期望状态之间的距离,但并不是所有差距都构成问题,只有那些超过了临界点,即”需要缩小或消灭的差距“才构成问题。

  八十二、发现问题应作哪些工作?

  1、 认识差距。2、界定问题。3、寻找原因。

  八十三、如何理解目标的准确性要求?

  决策目标必须明确具体,使执行决策的人明确地知道怎样才算实现了目标。为了使决策目标有个确定的衡量标准,必须使决策目标在概念、时间、条件与数量四个方面都有个清晰的界限。

  1、决策目标必须概念明确。所谓概念明确,就是决策目标的表达必须是单义的,并能使决策执行者明确在领会其含义。

  2、决策目标要有时间要。决策目标必须包括实现目标的期限。即使在将来执行过程中,因情况变化而对实现期限作一定修改,也必须在确定决策目标时把预定完成期限规定出来。

  3、明确决策目标的约束条件。决策目标有的是无条件目标,有的是有条件目标。凡给决策目标附加一定条件的称为有条件目标,所附加的条件称为约束条件;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决策目标则称为无条件目标。凡是有条件目标,只有在满足其约束条件的情况下达到目标要求,才算真正实现了决策目标。如果不满足其约束条件,即使达到了目标规定的要求,也不能算实现了决策目标。

  4、尽可能地使决策目标数量化。所谓决策目标数量化,就是要给决策目标规定出现明确的数量界限。

  八十四、目标的可行性应考虑哪些条件?

  1、既要考虑需要,又要考虑可能。2、把握实现决策目标的资源条件、信息条件和环境条件。

  八十五、如何理解多目标问题?

  许多复杂的决策问题,目标往往不止一个,有时各具目标之间还有矛盾,这就给决策带来了困难。在交通管理工作中,安全和速度是两个基本要求,也是两个不能偏废的决策目标。但以往在交通管理决策中,只提出“一慢、二看、三通过”的要求,这一要求强调了安全,这是必要的,而忽视了速度,与交通运输的根本目标相抵触。当出现诸如此类多目标决策时,如果处理不好,其结果很可能顾此失彼,要么抓了一个而丢失了其他,要么就乱抓一气,什么目标也实现不了。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