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法学类 >> 中国政治制度史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考《中国政治制度史》备考试题及答案_第3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8月30日]  【

  三、名词解释

  1、三司:三司最早定名于五代后唐时期,宋沿袭下来,作为全国最高财政机构,号称"计省",分盐铁、度支、户部三司,设三司使总领事务,地位仅次于宰相和枢密使。

  2、"差遣":差遣的意思是临时差派,三年一换。宋代官员担任的实际职务即称"差遣",又称职务官。

  3、"北南面官制":辽代官制。辽朝在中央官制系统中设置的南北两套双轨制的职官系统。中央权力主要集中在北面官的北宰相府和北枢密院系统中。

  4、宣政院:元代官署名称。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和西藏地区军政事务的机构。

  5、通政使司:明代中央官署。掌收转奏章和官民密封申诉材料的机构。

  6、二十四衙门:明代宦官组织。即司礼、印绶等十二监及四司、八局,总称为"二十四衙门"。其中司礼监为宦官二十四衙门之首,地位最为重要。

  7、东厂和西厂:明代中央官署名称,是宦官直接控制的特务组织。

  8、"笔帖式":官名。清代在各主要衙门中设立的,专门负责翻译满汉奏章文书的低级官员,由满人、蒙古人和汉军旗人担任。"笔帖试"在满语中的意思是"士人"(或"博士")。

  9、理藩院:清代中央官署名称。为清朝专设的机构,始设于太宗时,初称"蒙古衙门",1638年改称理藩院,为管理蒙古、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中央最高机构。

  10、庶吉士:明清翰林院中最低级的学习人员。

  11、少府:少府 负责皇帝奉养之官。战国时,始置少府,掌管手工业和国君的私人庄园。东汉仍称少府。秦汉沿置少府,列为九卿之一。到了东汉,少府的职能、机构都发生很多变化。元朝始废。

  12、翰林学士院:官署名称。唐代武则天时期,有所谓"北门学士",选文词经学之士充任,以备咨询顾问。到唐玄宗时期,始设翰林学士院,选朝官中有才艺者兼翰林学士(初称"翰林供奉"),初掌文学侍从,顾问应对等事,后发展为专掌起草重要诏命。

  13、"经筵官":宋朝还有另一种翰林,与通常所讲的翰林学士不同,他们不属于翰林学士院,分翰林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崇政殿说书等,以在皇帝左右讲书说史为职。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