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管理类 >> 社会心理学(一)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一)》预测题及答案_第4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8月4日]  【

  参考答案:

  二、填空。

  1、社会心理学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启蒙期 、 形成期 、 确定期 。

  2、态度由以下三个成分组成: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

  3、社会知觉包括四个方面:对他人表情的知觉、对他人人格的知觉、对人际关系的知觉、对行为原因的知觉。

  4、社会影响通过六种手段发生作用:强制、奖赏、威望、法权、参照、信息。

  5、人际沟通有以下四类: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三/1、(C)2、(B)3、(D)4、(A)5、(B)6、(B)7、(D)8、(C)9、( C)10、(B)

  四、1、(A、C,D)2、(B,C,D)3、(A,B,C,D,E)4、(A,B,C,D,E)5、(A,B,C,D)

  6、(A,B,C,D,E)7、(B,C,D)8、(B,C,E)9、(A,B,C)10、(A,C,E)

  五、问答题

  1、社会心理学对研究对象及范围是如何界定的?

  答:可分为三个层面:微观的个体层,中观的群体层,宏观的社会层面。在个体层面,如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动机、社会学习等以及个体与个体之间相互作用,如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等。在群体层面,如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等,以及个人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从众、社会助长与惰化)。在社会层面,如风俗、时尚、阶级、阶层及民族的心理特征、国民性等。

  2、社会交换理论怎样解释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答:这种理论从个体对得失权衡与比较后产生的趋向与回避动机的角度解释态度的形成与转变,认为决定个体采取何种态度以及转变态度的关键是诱因的强度。态度持有者不是被动接受环境的影响,而是主动对诱因周密计算的选择者。态度是肯定因素(得)与否定因素(失)的代数和。个体选择何种态度取决于这种态度能使其获得什么,失去什么,总收益如何。但是个体并非永远是理智计算的决策者,而且个体对这种精确的计算过程也未必意识到。

  3、简述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四个阶段。

  答:⑴定向阶段。包括对交往对象的注意、选择及初步沟通等方面的心理活动。⑵情感探索阶段。在此阶段,双方探索彼此在哪些方面可建立感情联系。随着双方共同的情感领域的发现,彼此沟通越来越广泛,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卷入。⑶情感交流阶段。人际关系发展到这一阶段,双方关系的性质发生重要的变化。双方的信任感、安全感开始建立;彼此沟通的深度有所发展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此时,双方会提供评价性的反馈信息,进行真诚的赞许或批评。⑷稳定交往阶段。此阶段中,彼此在心理相容性方面进一步拓展;已允许对方进入自己的私密性领域,自我暴露广泛而深刻。

  4、夫妻心理冲突的原因是什么?

  答:⑴需求不满。婚姻是双方为互相满足需要而结成的,婚姻的稳定性取决于需要的满足程度。如果双方均在共同生活中得到需要满足,任何一方都不觉得感情疏离和心理孤寂,其婚姻就是稳定的。反之,某此需要得不到满足(社会心理学称之为欲求不满)则会感到心情不舒畅,产生不良情绪,导致争吵和持续的冲突。欲求不满包括:

  a.自我价值得不到对方承认,自尊心受损。b.一方或双方性要求得不到满足。c.一方或双方正当的感情需要,如温存和体贴得不到满足。d.家庭经济需求得不到正当满足,如因种种原因支出过多、入不敷出;或过于奢侈,正当生活没有保障;或一方或双方无经济来源等。e.在休闲、爱好等方面,双方需要与兴趣差别太大。

  ⑵价值观念不一致。这种不一致常常表现在言语沟通中。如丈夫把社会看成一个竞技场,把人与人关系说成是“弱肉强食”,而妻子信奉天主教,认为应该与人为善,双方在价值观念上的冲突,必然表现为经常的激烈的争吵。表现为行为方面的价值观念的冲突更为具有实质性,其后果是较为严重的。只要一方不放弃自己的某些价值观及相应行为,冲突就会存在。在人生目的、对幸福、成就看法的价值观念上的分歧和冲突往往是持续的。双方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对方是错误的,在生活中碰到相关的问题,往往双方互相指责,行动背道而驰。

  ⑶远离的“自我”。自我包括自我意识、自我期待、自我取向等。婚姻不仅是双方在法律、经济、生理等方面的合二为一,也是两个“自我”的结合。同理,夫妻心理冲突是由两个“自我”远离而引起的。

  ⑷夫妻的性差异。夫妻在性欲及其满足方式差异较大,这可能是夫妻冲突的深层次的原因

首页 1 2 3 4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