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公共课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2)_第3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8年1月29日]  【

  21.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宪法基本原则的有( abcd )

  A.人民主权原则 B.民主集中制原则

  C.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D.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22.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 d )

  A.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欲望

  B.起源于神的启示或上帝的意志

  C.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

  D.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23.马克思指出,在阶级社会中,“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这句话说明( b )

  A.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极为有限

  B.道德因反映特定阶级的利益而具有阶级性

  C.有什么样的道德就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关系

  D.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并不必然引起道德的发展变化

  24.道德建设的核心,体现并决定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d )

  A.个人主义 B.集体主义

  C.利他主义 D.为人民服务

  25.《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我国公民应当遵守的( d )

  A.公共道德规范 B.职业道德规范

  C.家庭道德规范 D.基本道德规范

  26.人类的社会生活可分为三大领域: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其中,公民在公共生活领域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是( a )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道德 D.个人品德

  27.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秉公办事、平等待人、清正廉洁,不谋私利、不滥用职权、不损人利己、不假公济私。这体现了职业道德中( c )

  A.精益求精的要求 B.奉献社会的要求

  C.办事公道的要求 D.互相服务的要求

  28.朱熹说:“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者也。’’这句话说明( c )

  A.道德是一种主观想象 B.道德是一种客观行为

  C.个人品德的形成离不开实践 D.个人品德的养成不依赖社会

  29.下列叙述中,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是( d )

  A.法律不能朝令夕改,法律适用的结果也不能随意被推翻

  B.法律的内容应当统一,下位阶的法律不得与上位阶的法律相抵触

  C.法律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由人民制定,是否切实体现和维护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D.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

  30.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是( d )

  A.改革创新 B.执法为民

  C.服务大局 D.党的领导

责编:613468353